
古代弓上的綠色繩索,用作裝飾品。《詩·魯頌·閟宮》:“公車千乘,朱英緑縢。” 毛 傳:“縢,繩也。” 陳奂 傳疏:“緑縢,弓飾也。弓納諸韔而繩之,緑其飾也。” 章炳麟 《封建考》:“而 魯 有公徒三萬,其車千乘,備二軍之數,朱英緑縢,蓋精鋭之師也。”
"緑縢"(lǜ téng)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器物裝飾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指古代弓上用于纏繞、裝飾的綠色繩索。這種裝飾既具有固定弓身結構的實用功能,又通過顔色(綠色)和材質(絲繩)彰顯禮儀或等級象征意義。
字詞構成分析
文獻用例
見于《詩經·魯頌·閟宮》:“朱英綠縢”,毛傳解釋為:“縢,繩也”,指紅色箭羽(朱英)與綠色纏繩(綠縢)共同構成弓的裝飾元素。章炳麟《封建考》中也用此詞描述精銳軍隊的裝備。
相關文化背景
古代兵器裝飾常通過顔色區分等級,如《周禮》記載不同等級的弓配不同顔色絲繩。綠色可能代表特定禮儀用途或貴族身份象征。
現代應用
該詞已退出口語體系,僅在研究古代文獻、器物或曆史小說創作中可能出現,需注意其特指性與時代性。
緑縢(lǜ té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緑”是綠色的意思,“縢”是指纏繞的意思。
部首和筆畫:緑字的部首是糸(絲),縢字的部首是糸(絲)。緑字一共有12個筆畫,縢字一共有16個筆畫。
來源:緑縢一詞來源于《詩經·天淨》:“於穆室戶,緑縢橫之。”作為古代的詩句,緑縢用于描述房屋上橫托的綠色草繩。
繁體:緑縢的繁體字為綠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緑縢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形狀相似。
例句:她将緑縢系在花束上,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美感。
組詞:緑縢作為一個詞語,并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擴充。
近義詞:緑縢的近義詞是綠繩(lǜ shéng)。
反義詞:緑縢的反義詞是紫繩(zǐ shéng),即指紫色的繩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