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的意思、闾山的詳細解釋
闾山的解釋
醫無闾山 的省稱。山在 遼甯省 北鎮縣 西, 大淩河 以東。 元 耶律楚材 《用前韻送王君玉西征》之二:“ 安東 幸有 閭山 月,萬頃松風萬山雪。” 元 耶律楚材 《繼武善夫韻》:“北闕欲辭新鳳閣,東州元有舊 閭山 。”
詞語分解
- 闾的解釋 闾 (閭) ǘ 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闾。 原指裡巷的大門,後指人聚居處:倚闾而望。闾裡。闾巷。闾左(秦代居于裡門之左的貧苦百姓)。 彙聚:尾闾(水闾彙聚之處,洩水的處所)。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
- 山的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争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網絡擴展解釋
“闾山”是“醫巫闾山”的簡稱,為古代中國重要的鎮山之一,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和自然景觀價值。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 古稱演變:古稱“于微闾”“無慮山”,滿語意為“翠綠的山”。自周代起被列為五嶽五鎮之一,《周禮·職方》記載“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無闾”。
- 簡稱來源:因地理位置和祭祀傳統,逐漸簡化為“闾山”。
二、地理位置
- 具體位置:位于遼甯省北鎮市境内,大淩河以東,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一說886.6米),總面積約630平方公裡。
- 自然特征:屬陰山山脈餘脈,縱長45公裡,橫寬14公裡,有50餘座名峰。
三、曆史地位
- 鎮山祭祀:舜時被封為北方幽州鎮山,隋代成為“北鎮”,元、明、清帝王登基時均到山下北鎮廟遙祭。
- 文獻記載:《山海經》稱其為肅慎之國所在地,曆代帝王和文人(如元代耶律楚材)均有詩文提及。
四、自然與人文景觀
- 自然風光:以奇峰、怪石、蒼松著稱,有“東北名山之首”美譽。
- 主要景點:北鎮廟(山下)、聖水橋、觀音閣、望海寺、萬年松等,兼具宗教文化與自然景觀。
五、現代價值
- 旅遊地位: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是北方著名旅遊勝地。
- 文化意義:融合了滿族文化、鎮山祭祀傳統及曆史文獻記載,成為研究古代山川崇拜的重要載體。
闾山不僅是一座自然名山,更是承載了數千年中華文明史的文化象征。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地方志或景區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闾山
闾山,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也可以用來作為人名。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闾”和“山”。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拆分規則,我們可以知道,“闾”的主要部首是門,它的筆畫數為8;而“山”的主要部首是山,它的筆畫數為3。
來源
闾山這個名字源于中國的曆史和地理,它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人名。根據具體的上下文,可以确定其意義。
繁體
在繁體字中,“闾”和“山”的寫法通常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對于“闾山”這個詞來說,并沒有特别記錄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闾山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
2. 我朋友的名字裡有個“闾山”。
組詞
闾山并沒有固定的組詞,因為它一般用來作為地名或人名。
近義詞
闾山的近義詞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來确定,這取決于與之相關的地名或人名。并不能一概而論。
反義詞
闾山的反義詞也取決于具體的語境,沒有統一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