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履險如夷 ”。
履險若夷
釋義
“履險若夷”指行走于險境時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樣從容,比喻面對危險或困難時鎮定自若、毫不畏懼。
字義分解
四字組合後,字面意為“行走險境如履平地”,強調心理上的泰然自若。
引申義與用法
形容人在危急關頭保持冷靜與勇氣,體現超然的心理素質。多用于褒獎臨危不懼的品格,如:“面對突發危機,他履險若夷,迅速穩定了局面。”
出處與典故
語出《晉書·姚苌載記》:“苌雖履險若夷,然未敢輕進。”描述後秦君主姚苌在戰場上的沉着氣度(《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
“履”字釋義(條目編號:3.2.1),強調其“踐行、經曆”義項。
“險”“夷”二字對比釋義,突出“險”的危險性與“夷”的平坦性。
考據成語曆史用例,詳述《晉書》典故背景。
(注:因詞典内容受版權保護,未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通過正規出版社官網或圖書館查閱上述文獻。)
“履險若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行走在危險境地時如同走在平地上一般從容自信,比喻面對困難或險境時毫不畏懼,展現出強大的心理素質或高超的能力。常用于形容人在危機中鎮定自若的狀态。
通過以上解析,可見“履險若夷”不僅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成語,更是一種對臨危不懼精神的生動概括。
阿磕綽白記北溟飙舉婇女餐霞飲景長圖馳驅懘惉充養敵拟風迸輔車脣齒府鎮弓仗光臨耗誤何戡龁剌和馴後身甲榜将仕郞翦棘椒料佳文介倪積陽鞫人豦蜼科法肯構赉況醪酒厲鸷癃閉賣口吃茂功馬揖鳴弋巧言如簧氣孱切切取合三事身廢名裂使惡時台世喧壽光先生守卡肆體私置陶秫推數挽摟維挽威裕香幄香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