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并進。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維》:“ 岐王 入曰:‘承貴主出内,故攜酒樂奉讌。’即令張筵,諸伶旅進。”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羣公卿士、百僚庶尹,儼然垂紳薦笏,旅進而稱曰:‘陛下功冠邃古,化侔儀極。’” 嚴複 《求亡決論》:“千萬旅進,人皆鎩羽,我獨成龍。”
(2).見“ 旅進旅退 ”。
(3).叙進。 宋 陸遊 《謝施參政啟》:“旅進無階,嘆空馳於清夢;餘年有幾,懼終負於初心。”
“旅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并進
指共同前進或集體行動。例如唐代薛用弱《集異記·王維》中“諸伶旅進”描述樂師們一同入場表演;宋代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中“旅進而稱”指群臣共同進言。這一用法強調群體協作或同步行動。
“旅進旅退”的簡稱
成語“旅進旅退”出自《禮記》,意為與衆人同進退,缺乏獨立主張。例如的造句:“我個人不過是旅進旅退,隨大流罷了”,形容隨波逐流的狀态。
叙進
指按次序晉升,如宋代陸遊《謝施參政啟》中“旅進無階”表達對仕途晉升的感慨。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言文或特定成語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集異記》《交趾獻奇獸賦》等古籍。
《旅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旅行進發、旅行前進。這個詞主要用來描述一個人或一群人出行的行為和狀态。
《旅進》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方”部,右邊的是“辶”部。
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旅進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旅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成階段。在古代中文中,“旅”是指旅行、出行,“進”表示前進、行進。因此,将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旅進》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旅進》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在字形上稍有不同,例如“進”。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學家的研究,漢字《旅進》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是略有變動的,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們計劃明天旅進到鄉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2. 當我旅進這座古城時,立刻被它的曆史魅力深深吸引。
旅行、旅客、進發、出行、行走
觀光、遊覽、旅遊、旅居、旅程
歸家、返程、返航、退卻、回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