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凫的意思、履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凫的解釋

指 王喬 化履為凫而乘之往來的傳說。《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 宋 蘇轼 《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後》詩:“請君多釀蓮花酒,準拟 王喬 下履鳧。”亦用以泛稱鞋。 宋 蘇轼 《将往終南和子由見寄》:“終朝危坐學僧趺,閉門不出閑履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凫”是一個源自古代傳說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文獻記載及文學引用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1.典故出處

“履凫”源自《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的記載:東漢官員王喬擁有神異之術,每月初一、十五從縣邑赴都城觐見皇帝,卻不見其乘車馬。皇帝命人暗中觀察,發現他到來時總有雙凫(野鴨)從東南飛來。後來用網捕捉,僅得一隻鞋,竟是皇帝四年前賜予尚書官的官履。此後,“履凫”被用來代指王喬化履為凫、乘之往來的傳說。

2.文學化用

宋代蘇轼在《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後》中寫道:“請君多釀蓮花酒,準拟王喬下履凫。”此處借“履凫”的典故,暗喻隱逸或超凡脫俗的境界,體現了該詞在詩詞中的象征意義。

3.引申含義

隨着傳說流傳,“履凫”逐漸衍生出對“鞋”的雅稱,尤其在文學作品中常代指步履或鞋履,如“雙凫”可喻鞋子(見)。

4.文化意義

這一傳說融合了道教神仙思想與志怪文化,反映了古人對神秘力量的想象,也賦予“履凫”以奇幻色彩。後世多将其用于贊頌隱士或描述奇幻場景。

5.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注釋、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如直接指傳說、代指鞋履,或比喻行蹤飄忽)。

“履凫”既可特指王喬化履為凫的典故,亦可泛稱鞋履,其文化意涵需結合文本背景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凫的意思

《履凫》是一個成語,意為踏着凫尾。凫是一種野生的水鳥,凫尾是指凫的尾巴。這個成語比喻在物質貧乏,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努力前行,克服困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凫的拆分部首是“屍”和“人”,其中人是最早的部首。履凫的筆畫數是7筆,屬于較為複雜的字形。

來源

《履凫》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田子方》:“水去則石出,人貧則知足。履凫而不顧,枉幾流足。”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所著的一部哲學著作,此處的意思是通過比喻來表達人們在貧困的環境中要堅守信念,勇往直前。

繁體

《履凫》在繁體字中是「履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造型和現代有所不同。《履凫》這個詞在古代寫作「履鳧」,履的下方畫有一點表示腳步,上方是一個象征踏地的符號。鳧是古代文人為了表達意境而将凫的字形變體。

例句

1. 在困境中,他始終牢記着履凫的精神,堅持不懈。

2. 面對生活的困難,我們要學會履凫前行,不氣餒。

組詞

履行、履曆、履約、履善、履新、履職

近義詞

逆境求索、困境堅持、步履維艱

反義詞

舒適安樂、守株待兔、庸庸碌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