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斫的意思、魯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斫的解釋

鋤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苜蓿》:“每至正月,燒去枯葉……更以魯斫斸其科土,則滋茂矣。” 缪啟愉 校釋:“魯斫,即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魯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詞義
    根據《齊民要術》的記載,魯斫是古代一種農具的名稱,具體指“钁”(即鋤頭),主要用于翻土或處理植物根莖。北魏賈思勰在書中提到:“每至正月,燒去枯葉……更以魯斫斸其科土,則滋茂矣”,表明其與農業耕作密切相關。

  2. 構成與引申
    從字面拆分來看:

    • 魯:可指粗魯、笨拙,也有山東的别稱(如“魯菜”);
    • 斫:意為用刀斧砍伐。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粗暴地砍伐雕刻”,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3. 語境與使用
    該詞多出現在古籍和農學文獻中,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例如《齊民要術》中強調用魯斫處理苜蓿根部土壤以促進生長,反映了古代農具的實際功能。

魯斫的核心含義是古代鋤類農具,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驗證,可查閱《齊民要術》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魯斫》?

《魯斫》(lǔ zhuó)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一個人工粗糙、刀法不準确的木工匠人。魯斫一詞是由“魯”和“斫”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行漢字規範,魯斫的部首是“魚”和“斤”,魚部意指與魚相關的事物,斤部意指與斧頭相關的事物。根據筆畫分類,魯斫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魯斫一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易經》中的“得魯用魯”,意為得到魯國的扶持而使用魯國的人才。後來,魯斫一詞逐漸引申為指代技藝低下、粗糙的木工匠。

繁體

《魯斫》的繁體字為「魯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魯斫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魯斫的寫法為「鹿」和「辵」,表示象征低質量和不精确的木工工藝技術。

例句

1. 他很會修理家具,卻是個魯斫,做出來的工藝十分簡陋。

2. 這家木工作坊以高質量的産品聞名,他們絕不會雇傭任何魯斫。

組詞

1. 魯材 (lǔ cái) 2. 魯莽 (lǔ mǎng) 3. 魯鈍 (lǔ dùn)

近義詞

1. 拙劣 (zhuō liè) 2. 粗糙 (cū cāo) 3. 笨拙 (bèn zhuō)

反義詞

1. 精湛 (jīng zhàn) 2. 靈巧 (líng qiǎo) 3. 纖巧 (xiān qiǎo)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