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遵循法度。《三國志·蜀志·郤正傳》:“君臣履度,各守厥真。”
(2).鞋的大小尺寸。《晉書·隱逸傳·陶潛》:“ 潛 無履, 弘 顧左右為之造履,左右請履度, 潛 便於坐申腳令度焉。”
“履度”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遵循法度
指遵守規範、法律或道德準則,強調行為不越軌。
鞋的尺寸
指鞋的大小或腳的長度,屬于具體實物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組詞示例,可參考《三國志》《晉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履度(lǚ d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是“履”和“度”,總共由15個筆畫組成。
“履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或行為是否得體、合規。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行走的腳步的軌迹、道路的長短和寬窄。
繁體的寫法為 “屢度”,部首仍然是“履”,筆畫數為19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履度”是由兩個獨立的字形組成的。“履”字形像是一雙腳踏在木制的涼鞋上,而“度”字形則是一個人從一邊走到另一邊的意象。這兩個字形的組合,代表了一個人所經曆的行走路程。
1. 他的言行一直符合社會的履度。
2. 她善良而慷慨,舉止優雅,完全符合一個紳士的履度。
3. 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履度,以便赢得他人的尊重。
履曆、履行、修身、德度、素行
品行、操守、行為、舉止
失度、失禮、不當、不守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