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羁旅者的愁悶心情。 唐 王昌齡 《萬歲樓》詩:“誰堪登望雲煙裡,向晚茫茫發旅愁。” 元 黃庚 《書山陰驿》詩:“寄驛通鄉信,題詩記旅愁。” 許地山 《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知道你底生活和行腳僧一樣,所以沒有破旅愁的書信給你念。”
“旅愁”是一個漢語詞彙,指旅行者在異鄉漂泊時産生的憂愁、思鄉之情。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因離家遠行或長期滞留他鄉而産生的孤獨、惆怅情緒,常包含對親友、故土的思念。其核心情感源于人與熟悉環境的分離,帶有漂泊無依的寂寥感。
2. 詞源與文化背景
3. 文學用例
曆代文人常以此入詩:
4. 情感層次
不僅包含旅途勞頓的苦悶,更深層是對歸屬感的渴望,如查字典例句“忘掉天涯孤旅愁”即凸顯遊子對精神慰藉的追尋。
提示:若需了解相關詩歌全文或歌曲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進一步查閱。
《旅愁》是指人在旅途中産生的情感,一種因離别而引發的思鄉之情。旅途中的陌生環境、疲憊勞累、與親人朋友的分離,都可能成為産生旅愁的原因。
《旅愁》這個詞的部首是“方”,共有8個筆畫。
《旅愁》一詞來源于中國文化,并常被用于詩詞歌賦中,形容在旅途中産生的思鄉之情。
《旅愁》的繁體字為「旅愁」。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也通常以「旅愁」表示。
1. 旅途漫長,他心中充滿了旅愁。
2. 離别時,她的眼中閃爍着旅愁的淚光。
1. 旅途愁苦
2. 懷旅愁思
3. 旅愁情懷
1. 思鄉
2. 情思
3. 歲月凝情
1. 微笑
2. 快樂
3. 歸鄉暢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