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y;approach]∶路線;門路
打聽路數
(2) [a movement in martial arts]∶着數;招數
(3) [exact details;inside story]∶底細;來路
他是新來的,不知他的路數
(1).道路;路徑。《水浒傳》第五十回:“ 孫立 又暗暗地使 鄒淵 、 鄒潤 、 樂和 去後房裡把門戶都看了出入的路數。”《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小子姓 遊 ,名 守 ,號 好閑 ,此間路數最熟。”
(2).引申指所經過的路線。《水浒傳》第十六回:“ 公孫勝 道:‘這一事不須去了。貧道已打聽知他來的路數了。隻是 黃泥岡 大路上來。’”
(3).門路。《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三姑六婆﹞見識又多,路數又熟。” 錢锺書 《圍城》五:“我知道這種女人路數多,有時用得着她們,這就是 孟嘗君 結交雞鳴狗盜的用意。”
(4).底細。《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且不要埋怨,和你去問他老婆,或者曉得他的路數,再來抓尋便了。” 克非 《春潮急》八:“因為有那場争論, 張久洪 才大體看穿了 李春山 的路數,印象特别深。”
(5).方法;辦法。《水浒傳》第二回:“住了十數日, 董将士 思量出一個路數。”《官場維新記》第二回:“我託他把這事與首府和 李統領 商量,自然有個路數出來的。” 謝覺哉 《不惑集·<學會想、問和做>》:“先談‘想’吧!‘想’要有倚傍,有路數,憑空是想不出什麼的。”
(6).指某一種流派與手法。 明 湯顯祖 《紫钗記·邊愁寫意》:“這幾筆兒輕勾淡繞,撇綽的暮光浮,隱映的朦朧曉。屏風呵,憑路數兒是分明,可引的夢沙場人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四章:“ 獻忠 笑着說:‘你們搖慣了筆杆子,咱 老張 耍慣了刀把子,各人的路數不同。’” 錢锺書 《圍城》三:“ 董斜川 道:‘我做的詩,路數跟家嚴不同。’”
(7).指類型。《紅樓夢》第一一八回:“瞧那幾個人的來頭,不像是本支王府,好像是外頭路數。” 瞿秋白 《亂彈·滿洲的<毀滅>》:“沒有群衆的鍛煉,沒有普洛的領導,這種路數的‘人物’會突然間的堕落,絕望……叛變。”
(8).指來往次數。《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小的們兩個打扮做買紅花客人,到彼市買,必竟與他家管事家人交易往來。等走得路數多,人眼熟了,他每沒些疑心,然後看機會空便留心體訪,必知端的。”
“路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釋義及用法:
途徑/門路
指做事的方法、路徑或解決問題的渠道。例如:“經幾次試驗,有了些路數”,或“打聽路數”。
例句:工作中需掌握高效的路數才能事半功倍。
招式/方法
常用于武術、競技等領域,表示具體的動作套路或策略。例如:“德國的作戰風格回歸到從前的路數”,或“對抗中的招式、套路”。
底細/來曆
指人或事的背景、真實情況。例如:“将情況彙總後,路數比較清楚了”,或“不知他的路數”。
通過上述分析,“路數”一詞的靈活性與語境密切相關,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其含義。如需更全面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詞典類網頁。
《路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道路的數量、路線的多少。
《路數》的拆分部首是「辶」,也是「辵」的簡化形式,表示與行走有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路數》一詞的來源與民間進香的習俗有關。古代民間信仰中,人們會選擇一條特定的路線前往聖地朝拜,這條路線被稱為「路數」。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表示道路數量和路線多少的意思。
《路數》的繁體寫法為「路數」。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路數」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路數」的寫法為「路數」。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因地域和時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 去年我們做了無數次的路數調查,為新道路的建設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2. 這個城市的路數繁多,選擇一條出行的路線并不容易。
1. 路線:指特定的行進方向和路徑。
2. 路燈:指在道路兩旁或中央設置的照明設備。
3. 路标:指在道路上設置的标志,用于指示行進方向或提供其他信息。
1. 路徑:指行走或前進的方式或方向。
2. 道路:指供人或車輛通行的線狀通道。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