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歲的意思、比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歲的解釋

(1).連年。《管子·樞言》:“一日不食,比歲歉;三日不食,比歲饑;五日不食,比歲荒。”《漢書·衛青傳》:“其後 匈奴 比歲入 代郡 、 雁門 、 定襄 、 上郡 、 朔方 ,所殺略甚衆。” 顔師古 注:“比,頻也。” 宋 蘇轼 《祭常山神文》:“而我州之民,比歲飢殍凋殘之餘,不復堪命。” 明 瞿佑 《歸田詩話·年老還鄉》:“ 元 末,天下擾攘,比歲饑饉。”《清史稿·高宗紀四》:“庚申,以 甘肅 比歲偏災,免通省民欠籽種口糧倉穀。”

(2).近年。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 杭州 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京師比歲印闆殆不減 杭州 ,但紙不佳。” 宋 沉遘 《上殿劄子》:“臣伏見朝廷比歲置官遣使,自京師達於天下,凡征賦之重、力役之衆,有所病於民者,悉寬除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閱讀古籍時仍會見到。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其含義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 連年;每年

    這是“比歲”最核心的含義,指連續幾年或每年都發生某種情況。

    例證:

    • 《管子·大臣》:“比歲不登,民多饑馑。” (意為:連年收成不好,百姓多有饑荒。)
    • 《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鄭玄 注:“比年,每歲也。” (這裡“比年”與“比歲”同義,指每年。)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近年;近年來的歲月

    指距離現在不遠的幾年或最近一段時間。

    例證:

    • 《漢書·文帝紀》:“比歲不登,民多乏食。” (意為:近年來收成不好,百姓大多缺乏糧食。)
    • 《後漢書·安帝紀》:“比歲災異屢見。” (意為:近年來災禍和異常現象多次出現。)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3. 每年;年年

    與第一個含義“連年”緊密相關,強調頻率上的“每年如此”。

    例證:

    •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比歲大将軍再出定襄。” (意為:每年大将軍(衛青)都從定襄出兵。)
    • 《後漢書·李固傳》:“比年水旱災異。” (“比年”同“比歲”,指年年、每年。)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比歲”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表示時間上的連續性或高頻率,核心意思是“連年”、“每年”或指代“近年”。它常用于描述災荒、戰事、自然現象等在時間上的重複出現或持續狀态。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

“比歲”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連年
    指連續多年的情況,常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亂等持續性事件。例如:

    • 《漢書·衛青傳》提到“匈奴比歲入代郡”,意為匈奴連年入侵代郡地區。
    • 的例句“比歲不稔”即“連年歉收”,體現農業災害的持續性。
  2. 近年
    表示時間上接近當前或某段時期的過去,如“比歲饑殍”(近年饑荒嚴重)出自宋代蘇轼的祭文。

二、用法與辨析

三、總結

“比歲”在文言文中以“連年”和“近年”為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詞典》及《管子》《漢書》等古籍引證。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礬樓報更避風燈筆翰蔽日嘗麥差異法陳讬愁腸百結辭出刀繩疊遍二形發轎方國匪夷所思鳳城腹議構巢毂轉喊山畫眉人黃骢疊火輪神舟江天郊處寖薄均一涼台履仁蹈義沒事哏亹亹不倦墨绖木客大冢乾硬栖竄輕舉絕俗頃歲豈惟奇字軟披披沙發榻生三十家鍋竈九不同轼怒鼃十萬八千裡倏霍唆撥貪求無猒陶缊特聳調護魏征西無星秤俠腸下吏閑拔消镕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