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予有功者以俸祿。《左傳·昭公十四年》:“禮新叙舊,祿勳合親。” 孔穎達 疏:“施祿於功勳,使有功必得祿也。”
“祿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ù xū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含義
由“祿”(官員俸祿)和“勳”(功勳/官職尊卑)組成,最初指根據功績給予俸祿,後引申為官職等級高低的象征。
詳細解釋
源自《左傳·昭公十四年》:“禮新叙舊,祿勳合親。”孔穎達注解為“施祿于功勳,使有功必得祿也”,即通過俸祿獎賞有功之人,體現對功績的認可。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比喻語境中,可形容官職、地位的高低,或強調論功行賞的原則。
結構特點
并列式合成詞,兩字分别對應“俸祿”和“功勳”,體現古代官僚制度中功績與待遇的關聯性。
“祿勳”核心含義是“按功績授予俸祿”,既指具體獎賞行為,也隱喻官職等級制度。其出處和用法均與古代政治文化密切相關。
祿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獲得官職、享受國家給予的榮譽與待遇。
祿勳的拆分部首是禾,祿的筆畫數為10畫,勳的筆畫數為9畫。
祿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制度,指的是封建時代的官員獲得的俸祿,而勳指的是封賞給功臣的榮譽。
祿勳的繁體為祿勛。
在古代,祿勳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祿在古代寫作“祿”,勳在古代寫作“勳”。
1. 他憑借出色的表現赢得了國家的祿勳。
2. 忠誠于國家的人将會獲得豐厚的祿勳。
1. 祿位:指的是官職、地位。
2. 朝廷祿勳:指的是為朝廷榮耀做出貢獻的人所受到的封賞和獎勵。
1. 榮譽:指的是因為出色的表現而受到的尊敬和獎勵。
2. 官爵:指的是封賞給官員的爵位。
失祿:指的是失去官職、榮譽和待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