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别剖析。《明史·王憲傳》:“ 憲 定軍功襲替格,自 永樂 至 正德 ,酌其輕重大小之差,臚析以上。”
胪析(lú xī)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胪”和“析”兩個語素構成,主要表示有條理地陳述和分析的意思。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來源依據:
胪析指對事物或觀點進行逐條陳列、系統分析的過程,強調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闡述方式。
二字組合後,特指邏輯嚴密的條分縷析,常見于學術、公文或嚴謹論述中。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逐條陳述分析。”例如:“胪析其因,可得三端。”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第6卷第1283頁。
可參考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注:具體詞條需查閱紙質或數據庫版本)。
《辭源》(修訂本)
釋義:“分類列舉而剖析之。”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56頁。
商務印書館官網詞條介紹(需訂閱數據庫)。
《古代漢語詞典》
标注為:“胪列并分析。多用于公文或學術論述。”
來源: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第987頁。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胪析源流,辨章學術。”
意為系統梳理學術脈絡并分類闡明。
多用于學術寫作或正式報告,如:“本文胪析了氣候變化的三重成因。”
詞語 | 側重 | 差異 |
---|---|---|
胪析 | 條列+分析 | 強調系統性解析 |
闡述 | 解釋說明 | 側重觀點展開 |
剖析 | 深入分解 | 側重深度而非條列 |
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辭書釋義及經典用例,符合漢語詞彙研究的學術規範。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紙質版《漢語大詞典》或《辭源》。
“胪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lú xī,意為分别剖析,強調對事物進行逐條分析或詳細陳述。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出處與示例
出自《明史·王憲傳》:“憲定軍功襲替格,自永樂至正德,酌其輕重大小之差,臚析以上。” 這裡指王憲在制定軍功世襲規則時,對不同時期的差異進行詳細梳理和陳述。
單字構成分析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古語詞,現代語境中可替換為“羅列分析”“逐條闡述”等更通俗的表達。若需引用古籍或學術寫作,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建議結合《明史》原文及古代漢語詞典進一步考證其具體用法。
白頭到老碑拓彩鳳鄽阛察顔觀色匙匣抽演出差子逴姹促進單窭得解等腰三角形刁告貂卻反電動勢奉帚高闱浩生後味蠲省烤餅科文框子巋望闊匾浏栗龍亢龍箫民甿佞兌丕然淺屑青田翁求全責備缺嘴儒書慅慅森列閃爍沈宏甚或審權手下雙刀樞使叔孫四傑四至俗劣騰猿完保巍巍文通殘錦無聲無臭翔旝限險銷貨邪魔外祟細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