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賄賂巴結權勢。 唐 孫樵 《乞巧對》:“彼巧在官,竊譽假善,齚舌鉗口,媚竈賂權,忍恥受侮,愧畏如鼠。”
“賂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ù quá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賄賂手段巴結或操控權力,以謀取不正當利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通過財物或其他利益輸送方式,向掌握權力者行賄,從而獲取特殊關照或非法利益。
詞義構成
行為特征
該詞常描述官場或權力體系中的腐敗現象,例如唐代孫樵在《乞巧對》中批判的“媚竈賂權”,揭露官員通過賄賂攀附權勢、喪失原則的行為。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賂權”不僅是一個曆史詞彙,也對理解傳統文化中的權力腐敗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賂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賂”和“權”。
首先來看“賂”,它的拆分部首為貝,筆畫數為4。在繁體字中,“賂”并沒有任何改變。
接着是“權”,它的拆分部首為木,筆畫數為12。在繁體字中,“權”寫作“權”。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賂”并沒有太大變化,而“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改為了“權”。
下面是一個例句:“他通過賂權來獲得了這個職位。”
與“賂權”相關的詞語有:“賄賂”、“行賄”等。這些詞語都涉及到用金錢或其他物質來影響權力的行為。
賂權的近義詞有:“賄賂權力”、“賄選權”等,它們都表示利用金錢來獲取或影響權力。
與賂權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公平競争”、“廉潔執政”等,它們表示沒有利用金錢或其他手段來影響權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