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擄搶的意思、擄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擄搶的解釋

擄掠搶奪。《花月痕》第五四回:“﹝ 呂肇受 ﹞自做賊以來,不知糟蹋了整千整萬的婦女,卻不曾了一回帳,以此四布遊騎,到處擄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擄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ǔ qiǎ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通過暴力手段進行擄掠和搶奪,通常涉及對財物或人口的強行奪取。該詞多用于描述曆史上盜匪、侵略者等群體的暴行,強調行為的不法性和破壞性。

二、用法示例

  1. 文學作品:清代小說《花月痕》第五四回提到:“四布遊騎,到處擄搶”,描寫了反叛者呂肇受的惡行。
  2. 曆史描述:如“擄搶財帛子女,捆載而歸”一句,常見于史書或紀實文本中,反映戰亂或劫掠場景。

三、相關成語與擴展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書面語境,如曆史文獻、文學描寫或法律文本中,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用于中性或正面語境。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引證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擄搶的意思

擄搶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指以武力搶劫、劫掠、抓捕或拘留他人。通常用來形容惡劣的行為,表示采取非法手段奪取他人的財物或自由。

部首和筆畫

擄字是由手部(扌)和虍部組成。手部位于左邊,虍部位于右邊。總共有11畫。

來源

擄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典中。在甲骨文時期,擄字原意為戰士捉住戰俘,後來逐漸演變成指以暴力手段搶奪財物的行為。

繁體字

擄字的繁體形式為擄。在繁體字中,擄的手部部首由扌變為才,虍部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擄字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手部的橫畫稍長,而虍部的橫畫更長,形狀更像一個獅子頭。

例句

1. 此地經常發生土匪擄搶的事件,居民生活陷入恐懼之中。

2. 那個男孩童年時被一夥罪犯擄搶,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光。

組詞

擄掠、掠奪、搶掠、搶奪

近義詞

搶劫、劫掠、掠奪、抓捕

反義詞

釋放、救助、保護、護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