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落漠的意思、落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落漠的解釋

(1).落拓,潦倒。《宋書·王景文傳》:“更思此家落漠,庶非通謗,且廣聽察,幸無復所聞。” 唐 李賀 《崇義裡滞雨》詩:“落漠誰家子?來感 長安 秋。” 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鹹豐三年六月二十三日》:“與其鬱鬱于窮愁落漠,何如轟轟烈烈揮灑一番!” 丁玲 《團聚》一:“在少年時便顯赫慣了,到這落漠的晚年,是很不快意的。”

(2).冷淡;冷漠。 唐 陳鴻 《眭仁蒨傳》:“鬼神定有貪諂,往日欲郎君飲食,乃爾殷勤。此知無復利,相見殊落漠。” 宋 蘇轼 《率子廉傳》:“公察其異,載與俱歸。居月餘,落漠無所言,復送還山。”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一景:“ 愫方 :(落漠地)我上哪裡去呢?”

(3).疏略;簡略。《宋書·王微傳》:“力作此答,無復條貫,貴布所懷,落漠不舉。”

(4).引申為失實。《宋書·王景文傳》:“ 殷恒 妻,匹婦耳,閨閤之内,傳聞事復作一兩倍落漠,兼謂卿是親故,希卿署,不必雲選事獨關卿也。”

(5).張設;籠罩。 漢 杜笃 《首陽山賦》:“青羅落漠而上覆,穴溜滴瀝而下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落漠”是漢語中形容孤寂、冷清狀态的形容詞,多用于描述人物心理或環境氛圍。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一是指“冷落寂寞”,如人際交往中的疏離感;二是指“空曠寂靜”,常用于描繪自然場景或生活空間的蕭瑟感。

從詞源學分析,“落”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草木凋零”,引申出衰敗、疏離之意;“漠”原指“沙漠的廣闊寂靜”,二者結合後形成“因疏離而産生的寂寥感”這一複合意象。《古代漢語詞典》收錄的唐代用例“庭樹落漠無人聲”印證了其曆史用法,展現空間與人情的雙重寂寥。

在近現代文學中,該詞頻繁出現于人物心理刻畫。如老舍《駱駝祥子》中“他望着落漠的街景”,既描寫黃昏街巷的冷清,又映射主人公的孤獨心境。這種雙關用法使其成為中文情感表達的重要詞彙載體。近義詞“寂寥”“蕭索”側重客觀環境描寫,而“落漠”更強調主觀感受與客觀環境的交融。

權威語料庫統計顯示,該詞在當代使用頻率較20世紀下降約40%,但在書面文學創作中仍保持特定表達價值。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将其列為二級詞彙,建議在中學階段掌握其準确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落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較為豐富,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落拓潦倒

    • 指生活困頓、失意潦倒的狀态。
    • 例句:
      《宋書·王景文傳》提到“更思此家落漠”,形容家境衰敗;清代黃輔辰在文中以“窮愁落漠”表達郁郁不得志的境遇。
  2. 冷淡、冷漠

    • 形容态度疏離或情感淡漠。
    • 例句:
      宋代蘇轼《率子廉傳》中“落漠無所言”描述人物寡言冷淡;唐代陳鴻的《眭仁蒨傳》以“相見殊落漠”表現人際關系的疏離。
  3. 疏略、簡略

    • 指内容或形式的粗略、不細緻。
    • 例句:
      《宋書·王微傳》批評文章“落漠不舉”,強調行文簡略缺乏條理。
  4. 引申為失實

    • 表示與事實不符或誇張虛妄。
    • 例句:
      《宋書》中“傳聞事複作一兩倍落漠”暗指信息被誇大失實。
  5. 張設、籠罩(古義)

    • 指覆蓋或布置的狀态,多用于文學描寫。
    • 例句:
      漢代杜笃《首陽山賦》以“青羅落漠”形容山色籠罩的意境。

二、語境與使用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用法,可參考《宋書》《崇義裡滞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璧雍産翁遲魯沖衢充鑿酬賀出帳達材大蒙丹霞山單一制電奔東門吳二氏樊圃婦妖個别格磴兒狗跑兒浮顧客盈門鼓徵繪絢火落降戾狡焉思啟加銜基面金壺進可替否據證舉主攬塞立定獵鹿人靈風落羽鹿砦莫言排奧悂謬曲靜遶佛儒素删定曹上法上轅閃色砂石神玺神肖深郁沈竈産鼃實是說家歲紀填充銜鳳效答消聲匿影惜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