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落拓,潦倒。《宋書·王景文傳》:“更思此家落漠,庶非通謗,且廣聽察,幸無復所聞。” 唐 李賀 《崇義裡滞雨》詩:“落漠誰家子?來感 長安 秋。” 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鹹豐三年六月二十三日》:“與其鬱鬱于窮愁落漠,何如轟轟烈烈揮灑一番!” 丁玲 《團聚》一:“在少年時便顯赫慣了,到這落漠的晚年,是很不快意的。”
(2).冷淡;冷漠。 唐 陳鴻 《眭仁蒨傳》:“鬼神定有貪諂,往日欲郎君飲食,乃爾殷勤。此知無復利,相見殊落漠。” 宋 蘇轼 《率子廉傳》:“公察其異,載與俱歸。居月餘,落漠無所言,復送還山。”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一景:“ 愫方 :(落漠地)我上哪裡去呢?”
(3).疏略;簡略。《宋書·王微傳》:“力作此答,無復條貫,貴布所懷,落漠不舉。”
(4).引申為失實。《宋書·王景文傳》:“ 殷恒 妻,匹婦耳,閨閤之内,傳聞事復作一兩倍落漠,兼謂卿是親故,希卿署,不必雲選事獨關卿也。”
(5).張設;籠罩。 漢 杜笃 《首陽山賦》:“青羅落漠而上覆,穴溜滴瀝而下通。”
“落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較為豐富,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落拓潦倒
冷淡、冷漠
疏略、簡略
引申為失實
張設、籠罩(古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用法,可參考《宋書》《崇義裡滞雨》等文獻。
《落漠》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義。通常,它指的是一片廣闊、貧瘠、荒涼的沙漠地帶。它可以用來形容荒涼的景象,無人居住或草木不生的地方。
《落漠》的拆分部首是“艸”,表明與植物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2,其中“艸”是一個部首,另外“落”有7畫,“漠”有4畫。
《落漠》屬于漢字,是由漢字“落”和“漠”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落漠」,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落漠》的古代寫法為「落㝿」。其中,「㝿」是「漠」的古代字形。
1. 這片荒涼的落漠無法支撐生命的存在。
2. 她漫步在落漠裡,沉浸在甯靜與孤獨的氛圍中。
1. 落寞:形容心情低落、孤獨寂寞。
2. 漠然:形容冷漠無情、不關心、不在乎。
1. 沙漠:指廣袤的沙質地帶,幹旱缺水,植物稀少。
2. 曠野:指遼闊的荒涼地帶,沒有人類居住。
1. 綠洲:指沙漠中的綠色綠地,唯一的生命氣息。
2. 家園:指居住地,溫暖、繁華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