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pread out; arrange for show]∶排列;陳列
樂工等羅列上前。——宋· 王谠《唐語林·雅量》
廠房羅列在山坡上
(2) [enumerate; juxtapose]∶列舉
光羅列事實還不夠,必須加以分析
(3) [list]∶歸類登記形成列表
(1).分布;排列。《漢書·天文志》:“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列。”《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雞鳴》:“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 唐 來鹄 《賣花謠》:“紫豔紅苞價不同,匝街羅列起香風。”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俺看了這笙歌羅列,是好受用也呵。”《紅樓夢》第二四回:“調開桌椅,羅列盃盤,母女姊妹喫畢了晚飯。”
(2).列舉。 漢 牟融 《理惑論》:“道皆無為一也,子何以分别羅列,雲其異乎?” 魯迅 《二心集·中國無産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因為如傳略所羅列,我們的幾個遇害的同志的年齡、勇氣,尤其是平日的作品的成績,已足使全隊走狗不敢狂吠。” 胡適 《<辭通>序》:“ 朱丹九 先生的這部書,羅列一切連語,遍舉異形的假借字,使學者因此可以得着古字同聲相假借的原則。”
“羅列”是一個漢語動詞,通常指将事物或信息按照一定順序或類别逐一排列、陳列出來,但隱含一定的中性或貶義色彩,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基本釋義
指有條理地排列、列舉事物,常用于描述對事實、數據、現象等的整理呈現。例如:“報告中羅列了大量統計數據。” 此時強調客觀性。但若缺乏分析,僅堆砌内容,則可能帶有貶義,如“文章隻是羅列觀點,缺乏深度”。
詞性特點
多作謂語,常搭配“事實”“例子”“條款”等名詞,結構如“羅列+具體内容”。例如:“他羅列了十條反對理由。”
使用場景
近義詞辨析
例句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差異,可提供例句進行分析。
羅列,是一個動詞,常用于表示将事物或者觀點一一列舉、擺放在一起的意思。它可以用于描述清單、列表、統計數據等諸多場景。
羅列這個詞的部首是“缶”,拼音為“fǒu”。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羅列》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既有字形變體的影響,亦有地域差異的影響。繁體字中,“羅”部分常用的繁體字是「羅」,而“列”部分的繁體字則是「列」。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用“纙”來代表“羅”,“列”一字則以“烮”為表示。不同的朝代和地區也有自己的書寫形式,這些形式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寫法。
1. 他羅列了各種優點,以證明自己適合這個職位。
2. 這本書詳細羅列了各種曆史事件。
羅列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1. 羅列清單
2. 羅列優點
3. 羅列缺點
4. 羅列證據
近義詞:列舉、清單、擺放、排列
反義詞:混亂、混雜、不規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