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cribe a gift;write down the names of the sender and the recipient on gift etc.] 題獻、題贈,在書畫、禮品等上面題上贈送人和收受人的姓名年月或詩句跋語
(1).在書畫、書信、禮品等上面題寫姓名、稱呼、年月等字樣。 清 鄒一桂 《小山畫譜·落款》:“畫有一定落款處。” 清 顧貞觀 《歸國遙》詞:“幾疊纔開羅扇,莫教題字滿。空卻回文一半,有人親落款。”
(2).指落款的文字。《花月痕》第二回:“這首詩高華清爽,必是起先出門那位少年題的!再看落款是 富川 荷生 。” 冰心 《三寄小讀者·寫信代序》:“底下的落款是一九八○年十月《兒童文學》敬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落款漢語 快速查詢。
落款是書面作品或物品上用于标識作者、贈送者、時間等信息的題署内容,常見于書畫、書信、公文、禮品等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落款包含名詞和動詞兩種用法:
上款與下款
單款與雙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場景的落款範例,可查看來源、等網頁。
落款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草字頭部和人字旁,總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語常用于指寫在書畫作品或文件上的作者、完成時間等的署名和日期。
“落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行為。他們在寫字畫作的時候,會在作品的角落處用印章或毛筆書寫自己的姓名和日期,以标志自己的創作和時代。因此,這個行為逐漸被稱為“落款”。
在繁體字中,落款寫作「落款」,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在古代字典中将落款的草字頭部寫作「艹」,而非現代的草字頭部分。這種寫法在當代已不再使用,所以我們現在常常使用的是現代寫法。
以下是“落款”的用法示例:
1. 他在自己的畫作上落款,以示原創。
2. 這幅名畫是名家所創作,已經被鑒定并落款。
3. 我們可以從這份文件的落款中得知它的出處和時間。
一些與“落款”相關的組詞包括:畫家、作品、署名、日期等。
與“落款”意思相近的詞彙有:簽名、題字、署字等。
與“落款”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匿名、無名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