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螺蛳的意思、螺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螺蛳的解釋

淡水螺的通稱。一般個體較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蝸螺》:“螺螄。師,衆多也。其形似蝸牛,其類衆多,故有二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螺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生物學、語言學等角度綜合解釋如下:

一、生物學定義

  1. 物種屬性
    螺蛳是軟體動物,屬田螺科、環棱螺屬,學名為“方形環棱螺”。貝殼呈圓錐形,殼質厚實,有7個螺層,表面呈綠褐色或黃褐色,具明顯生長紋及螺棱。

  2. 形态特征
    成體殼高約28毫米,殼口寬卵圓形,厣為角質薄片。頭部有觸角一對,遇危險時可将身體縮入殼内,由厣封閉保護。

二、分布與習性

  1. 栖息環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淡水環境,如河溝、湖泊、池沼及水田,偏好腐殖質較多的水底。

  2. 生态角色
    既是蔬菜苗期害蟲(喜食嫩芽),也是重要水産資源,肉味鮮美可食用,亦可作魚類餌料。

三、其他含義

  1. 廣義俗稱
    部分地區将小型田螺統稱為“螺蛳”,尤其在方言中泛指甲殼類水生動物。

  2. 成語引申
    衍生出“螺蛳”成語,比喻行動遲緩、墨守成規,源于其緩慢移動的特性。

四、讀音與字形


小知識:雲南部分湖泊特産的螺蛳是獨特品種,與普通方形環棱螺存在地域性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螺蛳

螺蛳(luó sī),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一種水生軟體動物。它們通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稻田等水域中。螺蛳有一個堅固的螺殼,可以收縮在裡面以保護自己。

螺蛳的字組成:螺(luó)的部首是蟲(chóng),它表示與昆蟲或其他類似的動物有關;蛳(sī)的部首是蟲(chóng),它也與昆蟲或其他類似的動物有關。螺蛳的總筆畫數是22畫。

螺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獻中,螺蛳被用作食物的代名詞。人們會将螺蛳捕撈出來,尤其是在夏季或秋季,然後烹饪成美味的佳肴。因此,螺蛳成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在繁體中文中,螺蛳的寫法依然是「螺蛳」,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螺蛳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的文字記錄相對較少和有限,我們無法确切了解古時候螺蛳的漢字寫法。

一些關于螺蛳的例句:

一些與螺蛳相關的詞語:

螺蛳的反義詞或近義詞在中文中可能不常用或不存在具體的詞語。因此,我們可以說螺蛳是一種獨特的生物,沒有明顯的反義詞或近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