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中險石名。在 錢塘江 中。據 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載: 秦望山 附近有大石崔嵬,橫接江濤,商船海舶經此,多為風浪所傾,因呼為“羅刹石”。 唐 元稹 《去杭州》詩:“得得為題羅刹石,古來非獨 伍員 冤。”即指此。
(2).江中險石名。在今 安徽 貴池 附近 長江 中。 宋 梅堯臣 《送方進士遊廬山》詩:“長風沙浪屋許大,羅刹石齒水下排。” 宋 陸遊 《入蜀記》:“羅刹石在 大江 中,正如 京口 鶻峯 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叢篠喬木。”
“羅刹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羅刹石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江中險石名稱,特指兩處危險水域的礁石:
部分資料提到“羅刹石”在佛教文化中的引申義,指代迷惑人心的誘惑物(源自羅刹用美石誘人的傳說),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性來源,需謹慎參考。
羅刹石的核心含義為自然地理中的險石,兼具曆史與文學價值。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文化中的比喻用法,建議查閱更專業的宗教或語言學文獻。
羅刹石是指一種傳說中的神奇石頭,據說具有使人魂飛魄散的力量。它是迷信和神秘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羅刹石的拆分部首是石,分解為“石”和“羅刹”。它的總筆畫數為16,其中“羅”部的筆畫數為9,而“刹”部的筆畫數為7。
《羅刹石》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傳說。在佛教文化中,羅刹是指一種惡鬼或妖怪,常常以吃人靈魂為食而臭名昭著。羅刹石則被描述為一種寄宿了羅刹惡鬼的石頭,傳說觸摸或接觸它,會導緻不幸和災難。
《羅刹石》的繁體字寫作「羅剎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羅刹石」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可以使用「羅剎石」、「羅刹石」等變體形式。
1. 據說這塊羅刹石是被一位僧人從深山中找到的。
2. 小心!這是一塊羅刹石,千萬不要觸摸它。
- 羅刹 - 石頭 - 傳說 - 靈魂 - 不幸 - 災難
- 妖石 - 惡鬼石 - 魔石
- 祥瑞石 - 幸運石 - 祈福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