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罟的意思、羅罟的詳細解釋
羅罟的解釋
羅網。喻法網。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二:“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罟。”羅,一本作“ 網 ”。
詞語分解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 罟的解釋 罟 ǔ 魚網:“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 指法網:“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筆畫數:; 部首: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羅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文化意涵的複合詞,由“羅”和“罟”兩個單字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羅”本義為捕鳥的網具,引申為“張網捕捉”或“招緻”,例如《詩經·王風》中“雉離于羅”;“罟”特指漁網,《說文解字》釋為“網也”,常見于古籍如《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
二字合用時,“羅罟”可作雙重理解:
- 字面意義:指代捕獵工具的總稱,如《淮南子·主術訓》中“羅罟不得張于谿谷”,描述禁止在自然環境中過度捕撈的生态觀念。
- 比喻意義:象征束縛或陷阱,如明代文獻以“羅罟”喻指世俗禮法對人的限制,體現道家“絕聖棄智”的思想。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生态倫理或哲學思想時仍具學術價值。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從具象到抽象的表達特點,以及中華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羅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uó gǔ(拼音),由上下結構的“羅”和“罟”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羅網”,即捕鳥或捕魚的網具。
- 引申義:比喻“法網”,即法律或權力的約束。例如唐代杜甫《遣興》詩:“豈無濟時策,終竟畏羅罟”(此處“羅罟”喻指嚴苛的法令)。
2.字源解析
- 羅:甲骨文象形為“網中有隹(鳥)”,本義為捕鳥的絲網,後引申為招緻、搜集等含義(如“羅列”“包羅萬象”)。
- 罟:泛指漁獵用的網,常與“羅”連用,強化“網具”或“束縛”的意象。
3.相關詞語
- 吉網羅鉗:比喻嚴酷的刑法(源自唐代酷吏吉溫、羅希奭的典故)。
- 羅掘俱窮:形容資源枯竭,無計可施。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古詩文中的隱喻,或描述法網的嚴密性。現代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羅”的字形演變或“罟”的詳細釋義,可參考語言學資料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剝掠彪蔚鄙劣兵慌馬亂城圈出入無間竄走打呵欠帶冕丹閣丹霄路殿負帝枝兜頭二情方鲠告命光趺古離古怪和齊皇隰吉甫進侯近夷就僇峻望課率窿穹鸾音羅盤魯儒麥钐名姓牧馬奶名扭股兒糖牛星織女皮亞諾公理俏醋棋侶清閑自在勤儉持家氣壓表全面冉季熔絲埽眉才砂丁善富賞説上頭上無片瓦,下無卓錐閃開生返束物松飈索子太陽糕體知圖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