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絕俗的意思、避世絕俗的詳細解釋
避世絕俗的解釋
[seclude oneself from the world to avoid politics] 不與外界來往
詞語分解
- 避世的解釋 離世隱居,避免和外界接觸詳細解釋逃避塵世;逃避亂世。《莊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後漢書·儒林傳上·窪丹》:“ 王莽 時,常避世教授,專志不仕,徒衆數百人。” 唐 李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避世絕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ì shì jué sú,其核心含義是遠離塵世喧嚣,摒棄世俗事務,通常指通過隱居或與世隔絕的方式追求清淨的生活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避世:指主動避開世俗社會,不參與政治或社交活動(如隱居山林)。
- 絕俗:徹底斷絕與世俗的聯繫,包括物質欲望、社會關系等。
- 整體可理解為脫離現實生活,不與外界往來,帶有消極避世的傾向。
出處與背景
- 《莊子·刻意》:最早提到“避世之人”,指追求精神自由的隱士。
- 《晉書·華轶傳》:用“确然絕俗”形容人物超脫世俗的品格。
使用場景與态度
- 適用情境:描述隱居山林、遠離城市的生活方式,或批評逃避社會責任的行為。
- 感情色彩:傳統語境中多含貶義,暗指消極處世;現代也可中性表達對清淨生活的向往。
近義詞與對比
- 近義詞:避世離俗、遁世離群。
- 反義詞:入世濟民、積極進取。
記憶技巧
可聯想畫面:隱士獨居深山,隔絕塵世紛擾,以此關聯“避世”與“絕俗”的雙重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莊子》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世絕俗是一個詞彙,它用來描述一個人遠離塵世喧嚣、追求甯靜與超脫的狀态。這個詞可以分解成兩個部首,分别是“辶”和“絕”,其中“辶”表示行走的意思,而“絕”則表示離開或斷絕。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是受到道家思想影響而形成的。
繁體字中,避世絕俗的寫法為避世絕俗。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避世絕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大緻上仍然保持着相似的意義和形狀。
以下是關于避世絕俗的一些例句:
1. 他選擇在山中建一座小屋,過着避世絕俗的生活。
2. 她總是喜歡獨自散步,享受避世絕俗的甯靜。
3. 對于那位藝術家來說,創作是一種避世絕俗的方式,讓他遠離了世俗的紛擾。
除了避世絕俗,還有一些類似的詞彙,可以用來表達相似的意思,比如:
- 修行
- 靜心
- 出世
與避世絕俗相反的概念是“入世”,指的是一個人積極參與社會事務、追求名利或權力的狀态。
希望這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