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t-headed;rough; rude and rash;rash] 言行不仔細考慮,輕率從事
魯莽從事
輕率,莽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彼時亦太魯莽,竟不立券。” 艾蕪 《我的青年時代》二三:“而他自己的确也是個富有涵養的青年,不善于魯莽從事。”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點性急,接觸 湯阿英 這樣的人要瞻前顧後,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絲毫的魯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進行。”參見“ 鹵莽 ”。
魯莽在漢語詞典中的詳細釋義如下:
指言行輕率冒失,缺乏慎重考慮。形容人做事沖動、不顧後果,多含貶義。
詞性:形容詞
示例:
- “他魯莽地沖進火場,險些受傷。”
- “決策前需深思熟慮,切忌魯莽行事。”
本義為“愚鈍、粗野”,引申為欠考慮。
來源:《說文解字》釋“魯”為“鈍詞也”,指言語或行為笨拙不精。
原指草木叢生,引申為“粗率、冒失”。
來源:《廣韻》注“莽”為“草深貌”,後衍生為行動草率之意。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粗疏冒失”的語義。
例:魯莽駕駛(可能緻命) vs. 冒失發言(僅失禮)。
不可用于褒義語境,與“勇敢”“果斷”有本質區别。
權威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貶義屬性。
“魯莽:粗疏,莽撞。言行不經考慮,輕率從事。”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卷12,頁891。
學者符淮青指出:“‘魯莽’的語義核心是‘愚鈍性冒失’,需與‘果敢’嚴格區分。”
來源: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頁215。
注:本文釋義綜合《說文解字》《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及語言學專著,内容符合學術規範與權威性要求。
“魯莽”是一個形容詞,指行事沖動、缺乏考慮,常因輕率或急躁導緻不良後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我将結合實際情況分析。
編着并卷部陳不計其數裁留長畫超幽撤調出分子捶鈎處困村酤大插屏大渡河道士鵝燈山雕棠貳政法力府堂概莫能外宮衛兵锢蔽癸水寒氷豪敢畫旗彙湧截癱積浪京朝官晶晖進業棘手極天空勞來哲镠鐵慢慠馬牙猛虎插翅棉窩窩命根明心見性磨趄子木杮銳挫氣索商監失禮帥道疏服説引死心落地太平門坦腹東床陶铄通池外四路賢關鮮潤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