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舌的意思、筆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舌的解釋

[position;proposition;views] 宣道立言

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吾見天常為帝王之筆舌也。——揚雄《法言·問道》

詳細解釋

筆為書寫工具,舌為言語器官,故常以“筆舌”泛指文章和言論。 漢 揚雄 《法言·問道》:“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吾見天常為帝王之筆舌也。” 宋 蘇轼 《謝呂龍圖啟》:“比者上以片言隻字謝德於門下,而其誠之所加,竟有所不能盡,意之所至,言有所不能宣,故其見於筆舌者止此而已。” 清 孫枝蔚 《即事贈王築夫》詩:“但念先生拙生計,筆舌聊可代耕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筆舌”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文學與言辭才能(常見義)

指通過文字和言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強調文采與辯才的融合。

  1. 基本含義
    源自“筆”(書寫工具)和“舌”(言語器官),合稱代指文章、言論或辯論才能。例如漢代揚雄《法言·問道》提到:“孰有書不由筆,言不由舌?”,強調二者是思想表達的核心工具。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文人或辯士的才華,如唐代柳宗元在《送徐從事北遊序》中寫道“思不負孔子之筆舌”,體現對文辭功底的追求。清代孫枝蔚的詩句“筆舌聊可代耕耘”則延伸為以文謀生之意。

二、鋼筆部件(現代引申義)

指鋼筆筆尖下方的托架結構,兼具功能性與設計性。

  1. 核心作用
    支撐筆尖、引導墨水流動,并平衡氣壓防止漏墨。例如網頁提到其“為墨水倉提供暫時儲存空間”。
  2. 維修實例
    若筆尖受損,可通過調整筆舌内的細管複位(注:此解釋來自低權威性網頁,需謹慎參考)。

延伸辨析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文獻中多取第一義,現代産品讨論則傾向第二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舌》這個詞源自漢語,是一個常見的詞語。下面給你詳細解釋一下: - 拆分部首和筆畫:《筆舌》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聿”(yù),右邊是“言”(yán),總共有九個筆畫。 - 來源:《筆舌》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語詞典中,意為使用筆墨和舌頭來表達意思。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指用文字和言語來表達和交流。 - 繁體:《筆舌》的繁體寫法為「筆舌」。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發展的過程中,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關于《筆舌》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并不固定,可能有不同的變體。 - 例句:這個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以下是一個例句: - 口語:他真是個有着好筆墨和辯才的談判大師,他的筆舌真是了得! - 書面語:通過筆舌之力,我們能夠推動社會進步。 - 組詞:根據《筆舌》的意思,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表達相似含義的詞語,比如“筆墨紙硯”、“筆耕布鳥”等等。 - 近義詞:有一些詞語與《筆舌》在意思上比較接近,比如“辭章”、“辭令”等等。 - 反義詞:與《筆舌》相對的詞彙是那些指不使用筆墨和言語來表達的詞語,例如“默寫”、“默認”等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