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池水幹涸。 漢 王充 《論衡·指瑞》:“漉池而漁。”《淮南子·主術訓》“不涸澤而漁” 漢 高誘 注:“涸澤,漉池。”
“漉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漉池”指使池水幹涸,其中“漉”意為過濾或使液體滲出,引申為“竭盡、排幹”;“池”即水池。組合後表示将池水徹底排幹的行為。
該詞多用于描述過度索取自然資源的行為,例如古代典籍中批評的“竭澤而漁”式捕魚方式。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文言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生态觀念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淮南子》《論衡》等文獻。
《漉池》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氵」和「離」兩個部首,共有11個筆畫。它的含義指的是能夠過濾污物的水池或容器。
《漉池》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謠》中,用來描述江南地區的水田景色。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根據研究,「氵」部是水的象形字,而「離」部則為聲旁,表示含義接近的詞彙。
《漉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濾池」。
根據古代文字的演變,古時候的《漉池》有可能根據時期和地域變化,其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從現有的研究和文獻中并沒有确切的記載古時候《漉池》的寫法。
1. 農民将稻谷浸泡在漉池中,去除雜質和不潔。
2. 這座莊園擁有一座美麗的漉池,清澈的水流使人心曠神怡。
漉水、漉光、池塘、污水、過濾、淨化
濾池、過濾池、淨化池
渾濁池、髒水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