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路傍兒的意思、路傍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路傍兒的解釋

(1).路旁小兒。《太平禦覽》卷八6*九七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又曰殺君馬者路傍兒也。語雲長吏食重祿,芻藁豐美,馬肥希出,路傍小兒觀之,卻驚緻死。”

(2).路旁閑蕩者。 南朝 梁 張率 《走馬引》:“歛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通志·樂一》:“又 張敞 為京兆尹,無威儀,時罷朝會,走馬 章臺街 ,時人鄙笑之,有‘毆君馬者路傍兒’之語。故 張率 詩曰:吾畏路傍兒。” 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别》:“你本是玉堂仙迴翔赤墀,翻做了路傍兒浪蕩天涯,纔説起痛傷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問 楚 嶂行雲, 武陵 流水,瓊簫肯逐路傍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路傍兒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路傍兒”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分為兩個主要層面: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指代
    指「路旁小兒」,即站在路邊的小孩。此義源自漢代應劭《風俗通》典故:官員因馬匹長期圈養而肥胖,突然出行時被路旁孩童圍觀驚吓緻死,故有“殺君馬者路傍兒”之說。

  2. 引申含義
    指「路旁閑蕩者」,即無所事事、遊蕩于街邊的人。如南朝梁代張率在《走馬引》中寫道:“歛轡且歸去,吾畏路傍兒”,表達對輕浮圍觀者的諷刺。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三、發音與字形

總結來看,“路傍兒”多用于古籍與文學作品,既有具體指代,也隱含對市井閑散群體的批判。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太平禦覽》《通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路傍兒》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路傍兒》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路邊的人或事物。傍指靠近、附近的意思,路傍兒就是指靠近道路的一方。因為路邊常常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所以用路傍兒來形容路邊的人或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路傍兒》這個詞可以拆分成“辶”(辵)和“夊”兩個部首。其中,“辶”是表示“走”的意思,“夊”是表示“鄰近、在旁”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路傍兒》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6畫。

來源和繁體

《路傍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語言。在古代,人們常常會聚集在路邊,交流信息、進行貿易等。因此,路邊的人和事就被形容為“路傍兒”。在今天的用法中,“路傍兒”常常用來形容路邊的行人、小販或一些發生在路邊的瑣事。

在繁體字中,“路傍兒”的寫法為「路旁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路傍兒》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路旁兒」。在古代的用法中,“旁”表示靠近,鄰近道路的意思。

例句

1. 街上有很多小販,在路傍兒上擺攤。

2. 他們都是路傍兒上的過路人,沒有固定的職業。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路邊、路側、路旁、道旁

近義詞:路邊、路旁

反義詞:路中、路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