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鸾鳳形的篦梳。 唐 李賀 《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王琦 彙解:“鸞篦,必以鸞形象之也。” 葉蔥奇 注:“‘鸞篦’,以象牙或玳瑁製成鸞形的篦子。” 宋 秦觀 《江城子》詞:“玉笙度顫鸞篦。落花飛,為誰吹。” 明 鄭若庸 《玉玦記·祝壽》:“蓬壺上鶴算齊翻,繡幌内鸞篦初整。”
“鸾篦”是古代一種梳發用具,其名稱由“鸾”(神話中的神鳥)和“篦”(密齒梳)組合而成,指代形似鸾鳥的精緻篦梳。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鸾篦(拼音:luán bì)指鸾鳳形狀的篦子,屬于古代女子梳妝工具,兼具裝飾與實用功能。其造型多采用鸾鳥元素,材質包括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
文化内涵
鸾鳥象征祥瑞與高貴,因此鸾篦不僅是日常用品,更承載了審美與身份象征意義。例如唐代李賀《秦宮詩》中“鸾篦奪得不還人”一句,通過鸾篦側面展現了人物性格與生活場景。
與普通篦的區别
普通篦子主要用于清除發垢(齒密且細),而鸾篦因工藝複雜、裝飾精美,常作為飾品插于發髻,類似簪钗。宋代秦觀詞中“玉笙度顫鸾篦”便描繪了這種佩戴動态。
若需更多詩詞例證或曆史記載,可參考的文獻引述。
鸾篦(luán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古代皇室貴族使用的梳子。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鸾和篦。
鸾篦的部首是鳥(鳥)和竹(⺮),它們分别是“鸾”和“篦”的部首。鸾的筆畫數為8,篦的筆畫數為12。
鸾篦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通常用來形容華麗的梳子。繁體字形為「鸞篦」。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鸾篦也不例外。在古代,鸾篦的寫法為「鸞櫥」。
1. 王妃款待賓客時,親自使用鸾篦為客人梳妝。
2. 她手中拿着一把精美的鸾篦,為自己的長發梳理。
- 鸾鳳: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鸾和鳳,常用來表示美好的事物。
- 鸾鏡:形容鏡子華麗精美,常與鸾篦一同使用。
- 鸾鳥:指鸾和鳳,通常用來表示美好和祥瑞。
- 鸾鳳和鳴:鸾和鳳一起鳴叫,形容夫妻和諧相處的景象。
- 簡梳:形容梳子簡單樸素,與鸾篦的華麗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