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卮難滿”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對其含義、用法及背景進行詳細解析:
漏卮指滲漏的盛酒器(卮為古代酒器),難滿意為難以裝滿。合起來字面意思是“有漏洞的容器無法盛滿液體”,比喻權力、資源或利益因制度缺陷或管理不善而外流、難以有效掌控。
源自《淮南子·氾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此句以水流比喻資源分配,強調小漏洞若未及時修補,可能導緻重大損失。
該成語以生動比喻揭示“小患不除終成大禍”的哲理,兼具文學性與警示性。其權威出處與曆代引用(如唐代文獻)強化了其文化内涵。
《漏卮難滿》是一個成語,意為滿而不覺得滿足,永遠不會滿足。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漏(lòu):水龍頭由左右的兩隻卩(丨)構成,共4筆。描寫液體通過水龍頭時的延續性流動。
- 卮(zhī):由豎起的兩隻屍構成,共5筆。内含有液體的器皿形狀。
來源:
《食品方言》:“屢盛漏卮,滿而踟躇。” 意為屢次盛了滿滿一器皿之液體,卻猶豫不決地不滿足。
繁體:
漏巵難滿
古時候漢字寫法:
漏:洮從水,劉聲聲旁,小雯下。
卮:匕内匕,二月下去一一一一。
例句:
他對金錢財富的追求永遠漏卮難滿,永遠不會停止努力。
組詞:
滿以辭舉、盈虧自負、知足者常樂、志存高遠
近義詞:
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心貪意癡、亘古未有
反義詞:
滿載而歸、如願以償、滿心歡喜、欣喜若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