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陋邑的意思、陋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陋邑的解釋

僻小的州縣。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永清縣志·士族表>序例》:“或曰:州縣有大小,而陋邑未必盡可備譜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陋邑”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素分解與曆史語用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義構成

  1. “陋”:本義指空間狹小,《說文解字》釋為“阨陝也”,後引申為粗劣、見識淺薄等義。《論語·雍也》中“在陋巷”即取“狹小簡陋”之意。
  2. “邑”:甲骨文象形為人群聚居地,《周禮》注“四井為邑”,原指小型聚居單位,後演變為城鎮、封地的統稱。

二、複合詞釋義 “陋邑”特指地處偏遠、規模較小且發展滞後的城鎮,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邊疆地區或經濟欠發達的封地。例如清代地方志常用該詞形容交通閉塞的縣域,既包含地理特征,也暗含經濟文化層面的評價。

三、引證溯源 柳宗元《嶺南節度飨軍堂記》載:“唐制嶺南為五府,部中州名多陋邑”,此處将“陋邑”與中央直轄州郡對比,突顯其行政級别與建設水平的差異。該用法與《漢語大詞典》對“邑”的“古代稱諸侯封地”釋義形成互證。

網絡擴展解釋

“陋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陋邑”指僻小、落後的州縣或村落,形容地方經濟、文化不發達,帶有貧窮、簡樸的意象。該詞由“陋”和“邑”組合而成:

二、使用場景

  1. 描述地域特征:多用于形容偏遠、經濟落後的地區。例如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到“陋邑未必盡可備譜系”,指小州縣難以建立完整的家族譜系()。
  2. 文學與曆史文獻:常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強調地方發展的局限性。

三、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章學誠《文史通義》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拜牌傍扈半夜跸警禀牍簿録參纂禅意鸱視狼顧川梁楚逐臣疊料扼昧惡刹煩勞鳳鳴給廪弓把瑰能锢籍河汾黑五類合事合適驩宴輝鑴建亥皦察急煞迹狀俊桀口實亮通通樓松路脈路迓盲僮跛竪淼漭密椟年高德邵蹑跟嫔妓溥澍青尊妻榮夫貴鳅魽曲形入褚山花珊瑚珠實官屍皮子守約施搏術散束儀推乾就濕萬頃物觀謝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