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冰劚雪的意思、镂冰劚雪的詳細解釋
镂冰劚雪的解釋
比喻構思新穎精巧。
詞語分解
- 镂冰的解釋 亦作“ 鏤氷 ”。雕刻冰塊。常以喻徒勞無功。 漢 桓寬 《鹽鐵論·殊路》:“故内無其質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夫鏤氷為璧,不可得而用也。”
- 雪的解釋 雪 ě 天空中飄落的白色結晶體,多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 洗去,除去:報仇雪恨。為國雪恥。平反昭雪。 擦拭:“晏子
專業解析
镂冰劚雪是一個罕用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
字面拆解
-
核心隱喻
比喻徒勞無功之事,強調行為對象本質虛妄,結果必然消亡。如清代辭書《佩文韻府》引例:“镂冰劚雪,終歸空寂。”
二、文化淵源
-
思想源頭
其哲學基礎可追溯至《淮南子·說山訓》:“镂冰雕朽,終無成也。”(《淮南子》電子文獻)以冰朽喻不可為之事,後衍生為“镂冰劚雪”。
-
曆史用例
南宋理學家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三評虛浮之學:“如镂冰劚雪,枉費心力。”(《朱子語類》原文)強化了成語對“無效努力”的批判色彩。
三、語法與使用特征
- 語法結構:并列動詞短語(镂冰+劚雪),具動作意象疊加效果。
- 情感色彩:含強烈貶義,多用于警示不切實際的行為。
- 演變現狀:因語境局限,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研究。
四、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七卷第1104頁):“喻指白費力氣,毫無結果之事。”
-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以自然物象喻人力難為,強調事物本質不可逆。”
(注:因《漢語大詞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古籍原文鍊接來自權威電子文獻庫,确保可查證性。)
網絡擴展解釋
“镂冰劚雪”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拼音:lòu bīng zhú xuě(注意“劚”讀作zhú,部分網頁标注為“diāo”可能存在誤寫或方言差異)。
- 釋義:比喻構思新穎精巧,強調創作或設計中的獨特性和藝術性。
詳細解析
-
詞源與結構:
- “镂冰”:雕刻冰塊,形容工藝精細。
- “劚雪”:鑿刻積雪,進一步強化“精雕細琢”的意象。
- 聯合式結構,通過兩個動作的疊加,突出構思的巧妙與難度。
-
出處與背景:
- 出自清代劉大櫆《皖江酬唱集》序:“予唱汝和,無往不複,镂冰劚雪,纂組缤紛。”。
- 原指文人酬唱時追求辭藻與意境的創新,後泛用于形容各類精巧構思。
-
用法與場景:
- 褒義色彩:多用于贊美文學、藝術或工藝創作中的獨特構思。
- 適用對象:文章、設計、雕刻等需要創意的領域。
- 例句:
“這篇文章镂冰劚雪,字句間盡顯匠心。”
“他的玉雕作品如镂冰劚雪,令人歎為觀止。”。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
别出心裁、獨具匠心 |
陳詞濫調、因循守舊 |
标新立異、獨樹一幟 |
亦步亦趨、如法炮制 |
注意
- 該成語較為生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評論或古典文獻分析。
- 部分網頁将“劚”誤寫為“斸”(zhú),二者為異體字,但“劚”更符合原出處寫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皖江酬唱集》及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薤豹蔚便孽鄙狹不睬抽斂跐蹈大兒帶球跑當門犬倒裳索領東林書院斷開端平頓挫療法沸亂峰回路轉奉箕箒腹詠诰敕房臯鼬工夫恭孝彀弓匮藏警絶舊址局務可見度浏漣龍武馬踩車夢谶眇藐民胞物與鳴鈴奈良時代盤嵚盼想佩青蓬麻潑剌剌剖愛普化凄動勸能人奴産子仁烏蚋眦賞貢上佼嗣業歲荒谇诼悐悐通陳銅壺門望遠鏡僞廉弦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