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構思新穎精巧。 清 劉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予唱汝和,無往不復,鏤冰斸雪,纂組繽紛。”
“镂冰斸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òu bīng zhú xuě,其核心含義為比喻構思新穎精巧,主要用于形容文學或藝術創作的獨特性和精妙性。
基本釋義
成語字面指“雕刻冰塊、挖掘積雪”,引申為創作過程中克服困難、追求精巧的意象。清代劉大櫆在《皖江酬唱集》序中寫道:“予唱汝和,無往不複,镂冰斸雪,纂組缤紛”,此處以冰、雪的脆弱與寒冷,反襯文辭雕琢的細膩與創造力。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強調作品構思的獨特性與技藝的高超。例如:
結構分析
注意差異
部分資料(如、5)将其解釋為“能力高超,解決複雜問題”,這可能是對成語的引申理解,但權威典籍中更側重“構思精巧”的本義。建議在正式語境中沿用傳統釋義。
該成語以自然意象隱喻創作過程,既含藝術追求的艱辛,亦贊成果的精妙。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避免與“技藝超群”等泛化表述混淆。
《镂冰斸雪》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才思敏捷,超群出衆,能夠迅速解決問題或處理事情。”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钅”、“犭”和“雨”,共有20畫。
《镂冰斸雪》這個成語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别》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向東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将離别,去各在天一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雨足浮輕。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鏤冰劈雪》是這個成語的繁體。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為“鑢冰劈雪”。
他的才華就像镂冰斸雪一般,獨特而迅速地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與《镂冰斸雪》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破釜沉舟、出奇制勝、拔山扛鼎。 與《镂冰斸雪》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束手無策、磨杵成針。
近義詞有:迅速解決問題、眼疾手快。
反義詞有:不知所措、猶豫不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