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骧豹變的意思、龍骧豹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骧豹變的解釋

喻書法氣勢壯盛而善于變化。 唐 張懷瓘 《書斷·神品》:“﹝ 張伯英 ﹞尤善章草,書出諸 杜度 ,故 崔瑗 雲:龍驤豹變,青出於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龍骧豹變”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書法氣勢雄壯且富于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結合“龍骧”(龍騰躍)與“豹變”(豹紋演變),比喻書法作品既有龍的磅礴氣勢,又具備豹紋般的精妙變化,整體剛柔并濟、收放自如。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唐代張懷瓘《書斷·神品》,其中評價書法家張伯英(東漢“草聖”)的章草作品時,引用崔瑗之言:“龍骧豹變,青出于藍”,指其書法在繼承杜度的基礎上更顯卓越。

  3. 用法與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藝術評論,強調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兼具力量與靈動之美。例如:“他的狂草筆法如龍骧豹變,令人歎為觀止。” 成語結構為聯合式,作賓語或定語,屬中性詞。

  4. 延伸背景

    • “豹變”一詞源于《周易·革卦》:“君子豹變”,比喻君子的成長如同幼豹花紋逐漸鮮明,需經修養與蛻變。
    • “龍骧”本義為龍昂首騰躍,可引申為雄師、駿馬等雄壯意象。
  5. 近義與關聯
    類似成語如“龍飛鳳舞”(側重姿态飄逸)、“筆走龍蛇”(強調運筆流暢),而“龍骧豹變”更突出力量與變化的結合。

該成語融合了“龍”的威嚴與“豹”的蛻變,既可用于贊美書法藝術的至高境界,也可引申形容人或事物經過磨砺後展現出的非凡氣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龍骧豹變》的意思

《龍骧豹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或物勇猛、威武、神态威嚴,有着出衆的戰鬥力和氣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龍骧豹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龍:部首是龍,總共有八筆。

骧:部首是馬,總共有十二筆。

豹:部首是豸,總共有六筆。

變:部首是亻(人),露出兩點,總共有四筆。

來源

《龍骧豹變》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戰國策·齊策四》 。其中的“龍骧”意為雄壯,豹變”意為威武。後來逐漸演化為形容人物或事物的威嚴和勇猛。

繁體

《龍骧豹變》的繁體字是「龍騁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龍骧豹變》在古時候的寫法如下:

龍:一個額外的“凵”字在右邊,總共有九筆。

騁:部首是⺅,在右邊再加上一個“肚”字,總共有十三筆。

豹:部首是⺧,加上兩個撇,總共有四筆。

變:部首是言,右邊再加上一個“舟”字,總共有八筆。

例句

他的演講英姿煥發,真可謂是龍骧豹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

龍吟虎嘯、豹頭環眼

近義詞

氣宇軒昂、威嚴凜然

反義詞

平庸無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