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籠罩、圍繞高山平原。 漢 班固 《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 唐 白居易 《議井田阡陌策》:“阡陌作則兼并之門開,至使貧苦者無容足立錐之居,富強者專籠山絡野之利。”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石鼓》:“ 鄧宗齡 有《太學石鼓歌》:……籠山絡野布罘綱,風毛雨血神飛颺。”
“籠山絡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籠罩、圍繞高山平原,形容某種事物或景象覆蓋範圍廣闊,遍及山野。
二、出處與例句
三、結構與用法
四、擴展說明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于生僻詞彙,但在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具有鮮明的畫面感,常用于渲染氣勢磅礴的場景。
《籠山絡野》是一個成語,意為山路彎曲蜿蜒,布滿網狀交錯的小路。
《籠山絡野》的拆分部首是竹,攵,釆。其中,“竹”代表竹子,“攵”代表扌(手楷書),“釆”代表采。
《籠山絡野》的總筆畫數為26畫。
《籠山絡野》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谏诤解》這本古籍中。繁體字為「籠山絡野」。
古時候寫《籠山絡野》時,可能有一些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漢字。例如,「絡」可以使用「緌」來替代,「野」可以使用「埜」來替代。
走進這片山區,你就會發現整個地方都像《籠山絡野》,錯綜複雜的小路縱橫交錯。
組詞:籠絡、望采擷、野雉
近義詞:參差不齊、縱橫交錯
反義詞:筆直山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