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lth of an emperor] 皇帝之身
龍體無恙
(1).龍的軀體。《晉書·劉毅傳》:“時龍見武庫井中……尚書郎 劉漢 等議,以為:‘龍體既蒼,雜以素文,意者大 晉 之行,戢武興文之應也。’”
(2).帝王的身體。 唐 康骈 《劇談錄·孟才人善歌》:“一旦龍體不豫,召而問曰:‘我若不諱,汝将何之?’”《水浒傳》第一回:“不料其年瘟疫轉盛, 仁宗 天子聞知,龍體不安。”
“龍體”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指代龍的軀體
源自《晉書·劉毅傳》中“龍體既蒼”的記載,描述龍的形态特征。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常與祥瑞、天象等文化意象關聯。
代指帝王的身體
古代帝王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其身體被尊稱為“龍體”。例如《劇談錄》中記載唐武宗生病時,臣子用“龍體不豫”形容其健康狀态。此用法在曆史典籍和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如《水浒傳》中描述宋仁宗患病時也使用該詞。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史書及百科釋義,需注意區分古代專指與現代泛用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劇談錄》等原始文獻。
龍體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 "龍" 和 "體"。
龍(lóng)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漢字,它是一種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象征着中國的文化和精神。龍的古時候的寫法是 "⾭",它是由 "⾈"(全集部首)和 "⻊"(犬部首)組成的。 "⾭" 這個字形有鱗甲四足,狀似爬行動物。在繁體字中,龍的寫法為 "龍"。
體(tǐ)是一個表示身體的字,也可以表示形式、構造、樣子等意思。它的古時候寫法是 "⺼"(肉部首)和 "身"(身部首)的組合。在繁體字中,體的寫法為 "體"。
龍體這個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神話傳說,指的是龍的身體。這個詞也可以引申為指物體的形狀、結構或者特征。
例如:
他的畫中,龍體的線條流暢而有力,栩栩如生。
組詞:龍骨、龍眼、龍舟
近義詞:龍身、龍軀
反義詞:鳌當、龜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