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韬豹略的意思、龍韬豹略的詳細解釋
龍韬豹略的解釋
指兵法。 明 宋濂 《走筆送金賢良》詩:“蛋雨蠻煙十年夢,龍韜豹略一生心。” 明 劉基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之一:“龍韜豹略癡兒戱,穠李夭桃猛士門。”
詞語分解
- 龍韬的解釋 . 太公望 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讓太傅揚州牧表》:“既罕《龍韜》、《金匱》之効,又乏楹間帷中之績。” 唐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詩:“寧惟玉劒報知己,更有《
- 豹略的解釋 古代兵書《六韬》中有《豹韬》篇,後因以“豹略”指用兵的韬略。 北周 庾信 《從駕觀講武》詩:“豹略推全勝,龍圖揖所長。” 後蜀 何光遠 《鑒戒錄·判木夾》:“深明豹略,精究龍韜。” 宋 蔡戡 《
網絡擴展解釋
“龍韬豹略”是一個源自古代兵法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一、詞義解析
“龍韬”與“豹略”分别指代古代兵書《六韬》中的兩部分内容:
- 龍韬:出自《六韬·龍韬》,主要論述君主的軍事謀略和宏觀用兵之道。
- 豹略:一說源自《六韬·豹韬》(或《六韬·豹略》),側重具體戰術策略,如排兵布陣、臨敵應變。
二者結合後,成語整體形容高深的軍事謀略或卓越的用兵才能,後也引申為泛指智慧與策略。
二、出處與演變
- 文獻來源: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張元幹詩句“龍韬豹略系安危”,明代宋濂《走筆送金賢良》中“龍韬豹略一生心”進一步推廣了該詞。
- 文化内涵:古代以“龍”象征權威與宏大戰略,“豹”代表機敏與靈活戰術,二者結合體現兵法中剛柔并濟的思想。
三、用法與示例
- 應用場景:多用于稱贊軍事、政治或商業領域的謀略家,如“他深谙龍韬豹略,屢次化解危機”。
- 語法功能:作賓語,常與“精通”“運用”等動詞搭配,如“展現龍韬豹略”。
- 近義詞:六韬三略、神機妙算;反義詞:無謀之輩、束手無策。
四、延伸知識
《六韬》相傳為姜子牙所著,分文韬、武韬、龍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是中國古代重要兵書之一。其中“龍韬”聚焦戰略決策,“豹韬”專研戰術執行,二者共同構成傳統兵學的核心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龍韬豹略的意思
"龍韬豹略"是一個成語,意指有關龍、韬略、豹子、略智等内容的紛繁雜亂的說法,也可以表示擁有卓越的智謀和策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成字部首:龍(龍部)、韬(韋部)、豹(豸部)、略(田部)
拆分成筆畫:龍(16畫)、韬(9畫)、豹(10畫)、略(10畫)
來源
"龍韬豹略"一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史記·項羽本紀》。書中記載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争霸故事,并使用了這個成語來形容劉邦的智謀和韬略超過了項羽。
繁體
《龍韬豹略》的繁體形式為「龍韜豹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龍韬豹略」這個成語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謀略,真可以用“龍韬豹略”來形容。
組詞
1. 龍策豹兵
2. 狡兔三窟
近義詞
聰明才智、足智多謀、機智過人
反義詞
愚笨無謀、愚不可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