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癃廢的意思、癃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癃廢的解釋

衰老病弱,肢體殘廢。 清 薛福成 《先妣事略》:“凡三黨貧乏者,孤寡癃廢者,暨婚喪力不能自舉者,輒厚佽卹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鐵路》:“其未建鐵路者,則如癃廢之人,半體不遂,舉動不靈。” 白采 《被擯棄者》:“不過在我固執的意念裡,便是将來把我麻痹了,癃廢了,我也并不畏葸,頹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癃廢”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構詞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從字源看,“癃”本義指年老體弱或疾病導緻的衰弱狀态,如《說文解字》釋“癃”為“罷病也”;“廢”則表身體機能喪失,如《禮記·禮運》載“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孔穎達疏注“廢謂癃病”。二者合稱“癃廢”,特指因衰老、疾病導緻肢體殘障或喪失勞動能力的群體。

該詞屬形容詞性質,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社會救濟對象,如清代《欽定戶部則例》規定“癃廢殘疾之人,驗實酌給口糧”。現代漢語中,“癃廢”多作為曆史詞彙出現,需注意其與當代“殘疾”等術語的語義演變差異。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正義》)

網絡擴展解釋

“癃廢”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óng fèi,主要用于形容因衰老或疾病導緻的肢體殘廢、行動不便的狀态。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後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指人因年老體衰或疾病纏身,導緻身體衰弱、肢體殘廢,喪失正常活動能力。例如:

    • 鄭觀應《盛世危言·鐵路》中比喻未建鐵路的地區“如癃廢之人,半體不遂,舉動不靈”。
    • 清代薛福成在《先妣事略》中提到對“孤寡癃廢者”的救助,強調其生存困境。
  2. 構成分析

    • 癃:古漢語中多指年老衰弱或疾病(如“癃疲”“癃殘”)。
    • 廢:意為喪失功能或殘障,如“廢疾”(殘疾)。

語境與用法


權威性說明

主要依據清代至近代文獻(如引用的薛福成、鄭觀應著作),而網絡釋義因權威性較低,需結合經典用例綜合判斷。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領域。如需形容類似狀态,可替換為“殘疾”“衰弱”等更通用的詞彙。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盛世危言》等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心并心伯嶽采油腸絕池鏡黨見燈窗丁頭端陽多國公司鵝經鄂足藩翰畫荻教子火政将尉薦舉劇論科舉年饋飱連理樹樓舡軍攣卧鑪鞴民氓靡然順風謬爛莫府黏澀拍肩鉗蓋遷回清樽肉鼓吹三能舍奠蛇窦生活史省哉石扉識空便失卻詩聲時陽獸迒鳥迹束火斯琅琅歎企弢光逃走同步發電機托說忘昏旺茂頑笑問頭無住下都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