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礱厲 ”。亦作“礲礪”。1.磨石。《屍子·勸學》:“夫 昆吾 之金而 銖父 之鐵,使 於越 之工鑄之以為劍而弗加砥礪,則以刺不入,以擊不斷;磨之以礱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 漢 賈誼 《新書·官人》:“知足以為礲礪,行足以為輔助,仁足以訪議。” 明 袁宏道 《答蹇督撫書》:“唯是溟 渤 之大,不讓滲潢;以茲沙石之頑,得效礱礪。”
(2).磨;磨煉。《荀子·性惡》:“純金必将待礱厲然後利。” 楊倞 注:“礱、厲,皆磨也。厲,與礪同。”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乃諸蛤之房,為海水礱礪光瑩,都非舊質。” 明 李贽 《與潘雪松書》:“ 鼎甫 沉潛樸實,似一塊玉,最好彫琢,願公加意礱礪之,毋以酸道學灌其耳,假道學羣侶汩其未彫未琢之天也!” 章炳麟 《陸機贊》:“斯亦大 吳 善俗之所礱厲。 機 雖一介,足以仿佛見端。”
(3).切磋研讨。 清 劉大櫆 《<葉書山時文>序》:“曩者誦《漢書》,見 班固 稱 揚雄 好學,心竊慨想,恨不得生 雄 世,與相礲礪。”
“砻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lóng lì,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磨石
指用于打磨器物的石塊。例如《屍子·勸學》中記載:“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黃砥”,說明砻砺與砥石(細磨石)配合使用,可增強器物鋒利度。漢賈誼《新書·官人》也提到以“砻砺”象征智慧的磨煉。
磨煉、鍛煉
比喻對人或事物的反複錘煉。《荀子·性惡》中“純金必将待砻厲然後利”,強調通過磨煉才能成就精良品質。明代李贽在書信中以“砻砺”形容對人才的雕琢。
切磋研讨
指學術或思想的深入交流。清代劉大櫆在《葉書山時文序》中,用“砻砺”表達對學問切磋的向往。
現代漢語中,“砻砺”多用于書面語境,如形容意志的錘煉(“曆經砻砺,終成大器”)或學術鑽研(“砻砺學問”)。其核心意象仍圍繞“磨煉”展開。
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延伸解讀,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砻砺》是一個動詞,意為磨砺、錘煉。它代表了通過困難和挑戰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質,達到成熟和完善的過程。
《砻砺》拆分的部首為石(矶)和石(石),分别對應于左右兩個砻字。其中,左邊的砻由6筆構成,右邊的砺由9筆構成。
《砻砺》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楚辭·離騷》中的一句詩:“砥砺明珠,其價無量。”其中,“砥砺明珠”即是砻砺的意思,指的是經過磨砺使珍寶更加美麗和珍貴。
《砻砺》這個詞的繁體字為「礱礪」。
在古代,砻字的寫法為「礬」,砺字的寫法為「礪」。後來,兩個字合并成了現在的「砻砺」。
1. 他經曆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正是這些磨砺,使他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
2. 成功需要經曆無數次的砻砺和奮鬥。
1. 磨砺:意為磨磨練、打磨。
2. 鍛煉:意為通過刻苦訓練來增強體魄和能力。
3. 磨難:指的是困難和苦難。
4. 挑戰:意為面對困難或競争,主動迎接。
1. 磨砺:錘煉、磨潤。
2. 修煉:修行、修養。
3. 執着:堅持不懈、毫不動搖。
1. 衰退:廢棄、下滑。
2. 腐化:堕落、腐朽。
3. 懈怠:松懈、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