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所降的災禍與警告。《後漢書·蔡邕傳》:“聖朝既自約厲,左右近臣亦宜從化。人自抑損,以塞咎戒,則天道虧滿,鬼神福謙矣。”
“咎戒”是一個由“咎”與“戒”構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漢語本義及曆史語用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咎”在甲骨文中象人持杖擊打之形,本義為“責備、懲處”,如《尚書·洪範》中“其作汝用咎”即用此義,後引申為“過失、災禍”。而“戒”在《說文解字》中釋為“警也”,原指持戈守衛,後衍生出“警惕、防備”之意,如《周易·系辭下》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二者結合形成的“咎戒”,其核心語義可歸納為:因過失或錯誤行為引發的警示規訓,既包含對已發生過失的追責(咎),也強調通過懲戒達到預防目的(戒)。該詞在《後漢書·皇後紀》中曾出現“以彰咎戒”的用例,指通過懲戒過錯以昭示警戒意義。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法律文書或曆史文獻中表示“通過追責實現警示作用”的複合概念。
“咎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ù jiè,其核心含義指上天所降的災禍與警告。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構成
語境用法
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自然或社會現象中的異常事件(如天災、異象)被視作上天的警示。例如《後漢書·蔡邕傳》提到:“以塞咎戒,則天道虧滿,鬼神福謙矣”。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說文解字》對“咎”“戒”的注解。
艾餻愛流半刺謗毀鼻翅兒柴燎告天顫悸崇樹楚害槌牛春服出室道邊二踢角法碼發铏負袠高橹高藐割包剪縷河裡淹死是會水的猴精回鋒鹘囵奸行髻叢稭鞠解止今雨新知考評孔雀石讕謾涼曠緑琴邈思覓句南服甯了逆溯弄毫墨藕荷撲忙籤河祈父人主柔鐵散畔舢舨屍主雙柑殊眷疏柱台教貪天銅版畫通歡通圓外化夏籥西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