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激貪的意思、激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激貪的解釋

抑制貪婪。《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南史·王弘之傳》:“ 阮萬齡 辭事就閑,纂戎先業,既遠同 羲 唐 ,亦激貪厲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激貪"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激"本義為水勢受阻後騰湧,《說文解字》釋為"水礙袞疾波也",引申為激發、激勵。"貪"指過度追求財利,《說文》作"欲物也"。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字面指"激發/遏制貪婪"。《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抑制貪婪"(卷三第987頁)。

二、文獻實證

  1. 漢代典籍首見用例:揚雄《法言·問神》載"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激貪而厲俗,信矣哉",此處指通過自身德行遏制貪婪風氣。
  2. 唐代政治語境:《舊唐書·王珪傳》"至如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于數子,亦有一日之長",其中"激濁"與"激貪"構成互文,特指整頓官場貪腐。
  3. 宋明理學發展:朱熹《近思錄》注"學者須是革盡人欲,複盡天理,方始是學",雖未直用"激貪"一詞,但完整呈現該詞蘊含的克制私欲思想體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常見于研究古代廉政文化的學術著作。其價值在于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德制欲"的治理智慧,相關用法可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激"字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激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古籍和現代解釋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詳細解釋:

  1. 傳統古籍含義
    根據《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和《南史·王弘之傳》的記載,“激貪”指通過自我約束或榜樣作用來抑制貪婪。例如《三國志》中提到姜維的行為并非“激貪厲濁”(激發貪婪、激勵污濁),而是克制私欲、知足不求。

  2.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對財富、權力的強烈追求,甚至帶有“貪婪”的貶義色彩。這種用法可能源于對“激”字的誤讀,将“激”理解為“激發”而非“抑制”,但缺乏古籍文獻支持。

  3. 使用建議

    • 在古文閱讀中應取“抑制貪婪”之意,如“激貪厲競”(抑制貪欲、勸勉競争)。
    • 現代使用若取“貪婪”義,需明确語境以避免歧義。

古籍原文例證: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優先參考古籍原意。

别人正在浏覽...

崩頽兵貴神速泊禮沉著痛快除注從寬發落打雷定力頓開惡惡從短敷芬根牢蒂固孤上海椒賀旦滑步活撥撥谏難儉貧賈怨桀桀記錄片浄床金河勁麗就和九合一匡緝緖蟿螽踽踽刊革寬令阃政懔然柳影花陰馬舞明德名匠匿迹隱形派不是颦蹙前沖青閨全衆沙魚鞘射隱收生婦死牢荪美填阏鐵錢蛇頽剝妥綏為市溫故知新屋壁誣讕銜蹶下苑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