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愫的意思、積愫的詳細解釋
積愫的解釋
多年的真情。 清 程麟 《此中人語·吳某》:“每於鬼卒出外時,夫婦傾叙積愫,幾不欲返。”《人民文學》1979年第2期:“他把我摟起,一傾積愫,淚水汪汪了。”《新華文摘》1981年第11期:“﹝副隊長﹞卻是真正能夠了解他,能夠看透他的人,和這樣的人相處才可以痛痛快快地傾吐積愫。”
詞語分解
- 積的解釋 積 (積) ī 聚集:積少成多。處心積慮。積儲。積憤。積郁。積怨。積願。積累(噄 )。積攢。 數學上指乘法運算的得數:積數。乘積。體積。容積。 中醫指兒童消化不良的病:這孩子有積。捏積。 筆畫數:;
- 愫的解釋 愫 ù 真實的心情,誠意:情愫。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積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 s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多年積累的真摯情感,強調長期沉澱的深厚情誼或内心真實的情意。
- 詞素解析:
- 積:積累、聚集,表示時間上的延續與情感的沉澱。
- 愫:誠意、真情,如“情愫”“一傾積愫”()。
文獻與用例
- 清代典籍:程麟《此中人語·吳某》中描述夫婦“傾叙積愫,幾不欲返”,體現長期分離後傾訴衷腸的情景()。
- 現代文學:
- 《人民文學》1979年:“他把我摟起,一傾積愫,淚水汪汪了。”
- 《新華文摘》1981年:“和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相處,才能痛痛快快傾吐積愫。”()
使用場景
- 情感表達:多用于描述親友、伴侶間因長期分離或壓抑而渴望傾訴的深厚情感。
- 文學色彩:常見于詩歌、小說等文學創作,增強情感表達的厚重感()。
例句參考
- “促膝鬥室,絮絮談别後事,共傾積愫。”
- “《生為女人》是石楠積愫已久、噴薄而出的一部新作。”()
“積愫”強調情感的時間積累與真摯性,兼具古典雅緻與現代文學表現力,適合表達深沉、持久的情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積愫的意思
積愫(jī sù)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漢字組成。積指積累、堆積;愫意指信任、依賴。整體來看,積愫的意思是長時間的積累和依賴,具有深厚的信任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積的部首是禾,總筆畫數為10。愫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積愫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荀子·勸學》。在繁體字中,積愫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積和愫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積的簡化字形是由禾和幾部分合并而成,愫的簡化字形是由⺍和忄部分合并而成。
例句
他們多年的合作關系建立在積愫之上。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積累、愫養、積怨。
近義詞:積蓄、積累、積蘊。
反義詞:疏離、疏遠、不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