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寄書雁。 元 陳基 《江上客舍》詩:“曉來江上雨濛濛,煙火蕭條客舍中。風急最憐巢幕燕,春寒猶滞寄書鴻。”參見“ 寄書鴈 ”。
“寄書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寄書鴻”即“寄書雁”,指代傳遞書信的大雁。其中“鴻”指鴻雁,古代常以鴻雁象征書信或信使,如“鴻雁傳書”的典故。
該詞與漢代蘇武相關。據記載,蘇武被困匈奴時,曾通過大雁傳遞書信至漢朝,因此“寄書雁”成為書信往來的象征。
元代詩人陳基在《江上客舍》中寫道:“春寒猶滞寄書鴻”,通過“寄書鴻”表達因天氣寒冷導緻書信延遲的意境,體現其在詩詞中的婉約用法。
詞語由“寄”(寄托)、“書”(書信)、“鴻”(鴻雁)三字構成,字面意為“寄托書信的鴻雁”,屬傳統漢語的意象化表達。
相關詞語包括“寄雁傳書”“黃耳寄書”等,均以動物象征書信傳遞,反映古人對信息溝通的浪漫化想象。
總結來看,“寄書鴻”是融合曆史典故與文學意象的詞彙,多用于詩詞中暗喻書信或思念之情。
《寄書鴻》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為寄送書信給遠方的友人。通過書信傳遞思念和問候。
《寄書鴻》的拆分部首為宀(寶蓋頭部)+ 工 (力量部首)+ 纟 (纖細部首)+ 鳥 (鳥類部首)。總計14個筆畫。
《寄書鴻》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的書信文化。在古代,人們無法隨時隨地地通過電話或互聯網與遠方的友人聯繫。因此,他們經常通過寄送書信來傳遞思念和問候。
《寄書鴻》的繁體字為「寄書鴻」。
在古代,「寄書鴻」的漢字寫法為「寄書鴻」。其中「書」的舊字形為「書」字上面加上一點,形成一個突起的樣子,而「鴻」則是由一個「鳥」字旁加上「工」字下面的「花」字形成。這些古代漢字寫法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内涵。
1.他每年都會給我寄書鴻,讓我感受到他的關心和友愛。
2.我迫不及待地寄送了一封寄書鴻給在國外的朋友。
3.距離再遠,我依然希望我們能通過寄書鴻維系友誼。
寄書、書信、書信往來、書信互通
寄書、寄信、郵寄、投寄、通信
親自拜訪、親筆信、面談、當面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