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事的意思、紀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事的解釋

[chronicles;record] 記載事實

《西行紀事》

詳細解釋

(1).記叙事實。紀,通“ 記 ”。 漢 王充 《論衡·正說》:“《洪範》五紀,歲月日星,紀事之文,非法象之言也。” 明 宋濂 《文原》:“世之論文者有二,曰載道,曰紀事。紀事之文當本之 司馬遷 、 班固 。” 清 孫枝蔚 《大樹》詩自注:“ 吳野人 曰:‘結處紀事,悲感無限,得 少陵 之遺。’”

(2).文體名。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中》:“别體曰紀事,詩常标題,亦入雜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紀事"在漢語詞典中主要包含三重含義:其一作為動詞,指對曆史事件或社會活動進行客觀記錄的行為,如《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紀事"為"記載事實"(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其二作為文體類型,特指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編纂形式,《漢語大詞典》指出此類文體"按年月順序記載史事",如南宋袁樞首創的"紀事本末體"(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其三在文學領域延伸為叙事性作品,如清代文學家趙翼在《瓯北詩話》中評價杜甫詩歌"善于紀事,窮極筆力"(來源:中華書局《中國文學史》)。

該詞構詞法可溯至甲骨文時代,"紀"原指絲縷頭緒,引申為整理記錄;"事"指客觀存在的事件,二字組合形成"系統記錄事件"的核心語義。在古籍應用中,《左傳·桓公二年》"紀事者以日系月"即體現其原始用法,強調編年體史書的時間序列特征(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現代漢語中,"紀事"仍保持着曆史記錄與文學叙事的雙重功能,如"新聞紀事""民間紀事"等複合詞的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紀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用法
    指記錄事實或事件的行為,常見于文學體裁命名,如“紀事詩”。例如漢代王充在《論衡·正說》中提到:“紀事之文,非法象之言也”,強調其客觀記錄的特點。

  2. 名詞用法
    指記載事迹、史實的文字,多用于書名,如《唐詩紀事》。這類作品通常以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為核心内容。


二、文體與曆史背景

  1. 文體形式
    “紀事”是中國傳統文體之一,強調對事實的客觀記叙,與“載道”類文章并列。明代宋濂在《文原》中指出,紀事文應以司馬遷、班固的史書為典範。

  2. 通假用法
    “紀”在此處通“記”,主要用于特定詞彙(如紀念、紀年、紀傳等),其他語境多用“記”。


三、應用與辨析


來源建議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樂樂課堂等權威來源,如需完整釋義或古籍原文,可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跋勅貝甯王國閉明塞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采名殘殺钗股熾強詞傳大醮敦弓敦儉乏乏蜚征付排崗頭澤底格布奤子黑重鴻水黃獨豁了節憂劫主金镳玉絡井井有條就室開啟坤德老財樂奏廉泉讓水廉遜劣種流越悶聲面紅耳赤拗峭抨棋平府凄急七律傾沒群國肉翅虎撒花三千世界上地舌弊嗜痂數量積庶政司勳隋堤柳素績坦腹東床同舍生外宇微忽弦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