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棬的意思、箕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棬的解釋

箕,簸箕;棬,杯棬。泛指家用器物。 唐 陸龜蒙 《寒泉子對秦惠王》:“ 方城 之金十九為兵,一為鎛銚; 董澤 之蒲十九為榦,一為箕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箕棬”一詞可能存在書寫差異或混淆。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詞形辨析

  1. 正确詞形應為“箕桊”(jī juàn),由“箕”(簸箕)和“桊”(杯桊,指木制飲器)組成,泛指日常家用器物。
  2. “棬”單獨指曲木制成的飲器(讀quān),如《孟子》中提到的“杯棬”。但“箕棬”組合在權威資料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是“箕桊”的誤寫。

二、詞義解釋

三、使用建議 若語境涉及古代生活用具,建議優先使用“箕桊”;若強調飲器相關,可單獨使用“棬”。需注意古籍中可能存在通假字現象。

建議核對原文詞形,或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箕棬是一個表示一種農具的詞語,在古代用來指代用于揚谷物的箕子。這個詞字義明确,也算是比較常見的漢字。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箕棬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竹字頭部作為一個部首,右邊則是由木字橫部和一點筆畫構成的部首:

箕字的部首為竹字頭部,它表示竹子,也是一種植物,常見于中國東南地區。

棬字的部首為木字橫部,它表示樹木,也是一種植物,常見于中國大部分地區。

箕字總共包含10個筆畫,棬字總共包含15個筆畫。

2. 來源

箕棬最早的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箕字最早的寫法是象形,古人通過畫一個帶柄的竹筐來表示箕,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形狀。棬字的最早寫法是形聲,是由表示植物的木字與表示入聲的冠字組合而成。

3. 繁體

箕棬的繁體字分别是箕櫟。櫟字在繁體中,木字的橫部分被替換成了辶,整體看起來更為複雜一些。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有一些漢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

箕字的古代寫法有兩種,一種是蠶字底部加上竹字頭部,另一種是巳字底部加上竹字頭部。

棬字的古代寫法是木字加上冠字,形狀比現代的棬字要簡單一些。

5. 例句

他用箕子揚起一筐地裡的麥子。

鄉下的農民經常使用箕子來清理谷物。

6.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箕帚、箕帚流俗。

近義詞:籮筐、筐子。

反義詞:棍棒、鋤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