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古帝王名。《莊子·人間世》:“ 伏戲 幾蘧 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陸德明 釋文引 向秀 雲:“﹝ 幾蘧 ﹞,古之帝王也。”
“幾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幾蘧”指傳說中的古帝王名,最早見于《莊子·人間世》。文中提到“伏戲幾蘧之所行終”,意指伏羲、幾蘧等古代聖王的行為準則。陸德明在《經典釋文》中引向秀的注解,明确其為古代帝王。
文獻出處與背景
現代使用情況
“幾蘧”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相關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探讨《莊子》中的哲學思想或具體篇章背景,可參考相關古籍注解或研究文獻。
幾蘧是一個漢字詞,讀音為jǐ fú。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幾蘧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幾」字的偏旁部首「凵」,右邊是「蘧」的偏旁部首「艸」。
幾蘧一共有17個筆畫。
幾蘧來源于《康熙字典》,是一種比喻來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幾,指畎畝田地;蘧,指蘧伯玉所葬的黃泉之地。表示凡人之間的差别。
幾蘧的繁體字為「幾蘧」。
幾蘧的古時候寫法為「幾蘧」,與現代寫法相同。
他們兩個人的差距真是幾蘧啊。
幾蘧沒有具體的組詞用法,通常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出現。
幾蘧的近義詞包括<近義詞1>、<近義詞2>、<近義詞3>。
幾蘧的反義詞包括<反義詞1>、<反義詞2>、<反義詞3>。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