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dely different] 區别很大
新舊迥别
亦作“逈别”。1.大不相同。 明 李贽 《書應方卷後》:“﹝ 焦弱侯 ﹞筆畫不如 念庵先生 婉媚,而古拙逈别。” 清 林則徐 《劄廣州府查催繳煙保甲事宜》:“照得 廣東 省會,城郭重闉,仕宦星稠,客商雲集,閒民流寓,尤極衆多,與外府州縣,情形迥别。”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 田虎 、 王慶 ,在百回本與百十七回本,名同而文迥别。”
(2).遠别。 宋 孫光憲 《上行杯》詞:“金船滿捧,綺羅愁,絲管咽,迥别,帆影滅,江浪如雪。”
“迥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事物之間差異極大,存在顯著區别。該用法在古今文獻中均常見,例如:
指地理或情感上的遙遠分離,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或組詞擴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迥别,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兩者之間的差異極大,完全不同。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迥别的兩個部首分别是辶和別,辶表示邊走,別表示離開。它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迥别一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五蠹》中,意思是遠離,與别離意思相近,後來逐漸引申為差異極大、截然不同。
繁體:迥別(簡體字中把别改為了旁邊的豐)。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迥别的寫法為「狚辶」,在狚的下面加上辶部首。
例句:他們的性格迥别,一個外向活潑,一個内向害羞。
組詞:迥然不同、獨特迥異、迥異無比。
近義詞:大相徑庭、截然相反。
反義詞:相似、相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