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巾衣的意思、巾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巾衣的解釋

(1).古代士大夫的裝束,服之以示敬禮。《晉書·慕容廆載記》:“ 廆 緻敬於東夷府,巾衣詣門,抗士大夫之禮。 何龕 嚴兵引見, 廆 乃改服戎衣而入。人問其故, 廆 曰:‘主人不以禮,賓復何為哉!’”《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十年》:“ 廆 謁見 何龕 ,以士大夫禮,巾衣到門。” 胡三省 注:“ 魏 晉 間,士大夫謁見尊貴,以巾褠為禮。褠,單衣也。”《魏書·劉昞傳》:“時同郡 索敞 、 陰興 為助教,并以文學見舉,每巾衣而入。”

(2).指文士的服裝。 明 袁袠 《遊白鹿洞》詩:“野色浮巾衣,秋容成物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巾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用法區分:

一、形容貧困或簡樸的衣着

  1. 基本含義
    指代窮困潦倒的衣着,常用來象征身份低微或生活貧困。例如:“巾衣布履”形容衣着簡陋。

  2. 曆史背景
    古代“巾衣”多指平民或窮人所穿的粗布衣物,因材質粗糙、款式簡單,逐漸成為貧寒的象征。

二、指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1. 禮儀用途
    在特定場合(如拜見上級或正式禮儀),士大夫會穿着“巾衣”以示敬重。例如《晉書》記載,慕容廆曾“巾衣詣門”表達禮節,後因對方态度倨傲而改換戎裝。

  2. 文士身份象征
    明代文獻中,“巾衣”也代指文人的服裝,如袁袠詩句“野色浮巾衣”即描繪文士形象。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晉書》記載),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典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巾衣

巾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巾和衣。

巾這個字是一個三點水的字,部首是巾,共有兩筆。巾字起源于古代的一種頭巾,是中國古代男子的常見服飾之一,因此被用來指代頭巾。

衣這個字是一個衣服的字,部首是衣,共有五筆。衣指的是身體外面穿的裝飾物。在古代漢字中,衣字的寫法是身體的形狀和穿衣服的手勢。

巾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指穿着頭巾和衣服的人。在古代,巾衣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服飾,用來區分不同的社會身份和職位。

巾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巾的寫法可能會和現在略有不同,但總體上依然保持了頗具特色的形狀。同樣地,衣在古代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但依然能夠清晰地辨認出來。

例句:“他頭戴巾衣,顯得十分莊重。”

與“巾衣”相關的組詞有:巾帼(指女性)、巾帼英雄、巾帼不讓須眉。

“巾衣”的近義詞有:頭巾衣物、頭巾服裝。

“巾衣”的反義詞是:光頭裸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