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五代 婦女在頰上點染的一種金黃色妝飾。 後蜀 毛熙震 《後庭花》詞:“時将纖手勻紅臉,笑拈金靨。”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膩粉半粘金靨子,殘香猶暖繡薰籠。”
(2).比喻菊花。 宋 蘇舜欽 《和聖俞庭菊》:“類妝翠羽枝,已喜金靨小。”
“金靥”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指唐五代時期婦女在面頰上點染的金黃色妝飾。這種裝飾通常以金箔、金粉等材料制成,貼于酒窩位置,用以增添妝容的華美。例如:
在詩詞中常被用來比喻菊花,取其色澤金黃、形态精巧的特點。例如:
“靥”字本義為酒窩(見《漢典》解釋),而“金靥”通過“金”強化了裝飾的材質或顔色特征。該詞兼具實用與詩意,反映了古代妝容文化與文學意象的結合。
如需查看更多詩詞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滬江詞典及漢典等來源。
金靥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金”和“靥”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對金和靥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金字頭
筆畫:4畫
來源:金字的字形原先代表着貴重的金屬,也代表着金子、金屬等,後來引申為物質財富的象征。
繁體:金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說文解字》中的“金”字寫作“ ”,在古代均指貴重的金屬,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狀。
例句:他戴着一枚閃耀的金戒指。
拆分部首:革字頭
筆畫:11畫
來源:靥字原意為面頰,後來衍生為面頰上的紅暈,經過引申,靥也可以指代美麗、容顔等。
繁體:靨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字典中,靥字寫作“⺍艹口口口一”。進入近代後,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狀。
例句:她的笑容如春風拂面,靥若桃花。
金飾、金銀、黃金、白金、金塊等。
金燦、金碧、金貴、黃金等。
平凡、不值一提、一文不值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