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魚袋的意思、金魚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魚袋的解釋

(1).魚袋的一種。金飾,用以盛放金魚符。 唐 制,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 宋 代無魚符,官員公服則系魚袋于帶而垂于後,但不複如 唐 之符契。 唐 元稹 《秋分日祭百神文》:“皇帝遣通議大夫行内侍省常侍、賜紫金魚袋李某,祭于百神之靈。”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釋俗》:“近世授觀察使者不帶金魚袋。初名臣 錢若水 拜觀察使,佩魚自若,人皆疑而問之。 若水 勌於酬辯,録 唐 故事一番在袖中,人問者,輙示之。”參閱《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

(2).比喻高官顯爵。 宋 梅堯臣 《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詩:“腰佩金魚服金帶,榻前拜跪稱聖皇。” 明 鄭若庸 《玉玦記·侵南》:“手中持玉節,腰下佩金魚,脫卻戎服。” 清 唐孫華 《次韻答倪草亭》之二:“逢時休羨金魚佩,對景思傾藥王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魚袋是中國古代官員身份的重要象征物,特指盛放魚形符信的織金佩飾袋。其制度始于唐代,與"魚符"共同構成官員等級标識體系。據《新唐書·車服志》記載,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内裝魚符,五品以上佩銀魚袋,該制度延續至宋代,成為"賜紫金魚袋"榮譽體系的核心元素。

唐代實行嚴格的魚符管理制度,金魚袋以錦帛為材,表面織金線紋樣,尺寸約三寸見方。内貯魚符刻有官員官職、姓名,作為出入宮禁、驗證身份的重要憑證。北宋時期,金魚袋演變為純榮譽象征,常與紫色官服搭配賞賜有功之臣,形成"紫金魚袋"的特殊榮銜。

該制度在《唐六典》《宋史·輿服志》等典籍中均有詳細規制記載。司馬光《資治通鑒》注疏特别指出:"自唐永徽二年始,魚袋飾以金銀,别尊卑",印證了其在官僚等級制度中的核心地位。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代鎏金銅魚符及絲織殘片,為研究金魚袋形制提供了實物佐證。

(文獻來源:1.中華書局《新唐書》點校本;2.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史》校勘本;3.國家圖書館藏《唐六典》影印本;4.陝西曆史博物館官網藏品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金魚袋”是中國古代官員佩戴的符信裝飾,具有以下含義:

一、基本定義

  1. 實物功能
    金魚袋是魚符的容器,以金飾制作,用于存放官員的“金魚符”(鯉魚形金屬符契)。唐代官員需隨身攜帶魚符作為身份憑證,三品及以上高官方可佩金魚袋;宋代雖保留魚袋形制,但不再使用魚符,僅作為公服裝飾系于腰帶。

  2. 等級象征
    唐代官服制度規定:三品以上穿紫袍配金魚袋,五品以上绯袍配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金魚袋因此成為高階官員的身份标志。


二、曆史演變


三、引申含義

在文學中,“金魚袋”常代指高官顯爵。例如宋代梅堯臣詩句“腰佩金魚服金帶”,即以金魚袋暗喻顯赫地位。


注:更多詩詞用例及制度細節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報仇雪恥八刑部署藏戶殘渣餘孽尺二冤家籌河抽奬祠監遞頓帝閑二房東二路地主訪犯風騷風詠奮恚負陰咯當海豚胡姑姑假姨姨灰身泯智禍源駕霧騰雲嘉響佶倔靜和靜憩旌帷計取激射極正倦懶坎阱課制魁岡餽獻朗捷雷人冷冰冰凜嚴迷溜沒亂冥宅木榇漂蓬平肩輿裒會千石前途渺茫七魄驅迫聖花兒十代冥王十州庭閤退靜威戮文甲無名帖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