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竭盡美飾。《禮記·玉藻》:“弔則襲,不盡飾也;君在則裼,盡飾也。” 陳澔 集說:“盡飾者,盡其文飾之道以為敬……君在則當以盡飾為敬。”
“盡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獻或禮儀相關的語境中,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指竭盡美飾,即通過極緻的裝飾或修飾來表達敬意或禮儀規範。該詞由“盡”(竭盡、完全)和“飾”(裝飾、修飾)構成,強調在特定場合下對儀容或禮儀的極緻注重。
出處與背景
源自《禮記·玉藻》:“弔則襲,不盡飾也;君在則裼,盡飾也。”
禮儀内涵
陳澔在《禮記集說》中解釋,“盡飾”是“盡其文飾之道以為敬”,即通過外在的修飾表達對尊者的敬意,體現了古代禮儀中内外兼修的規範。
現代漢語中,“盡飾”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儀或文獻時可能涉及。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禮記》原文或相關注釋資料。
盡飾(jìn sh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盡”和“飾”兩個部分組合而成。
“盡”是一個表示“全部”、“徹底”、“完全”的意思的字。它的部首是“兒”,總共有5個筆畫。
“飾”是一個表示“裝飾”、“修飾”、“美化”的意思的字。它的部首是“食”,總共有12個筆畫。
組合起來,“盡飾”意思是“徹底的裝飾”、“完全的修飾”,指的是對衣物、物件等進行精心的裝飾和修飾,使其變得更加美觀和有吸引力。
“盡飾”的繁體字為“盡飾”,在繁體字中“盡”的部分由“盡”代替,而“飾”的部分則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盡飾”這個詞是以更多的筆畫進行書寫的。例如,古代小篆字寫作“盡飾”,總共有26個筆畫。
以下是一些關于“盡飾”的例句:
1. 她将自己打扮得盡飾而出,引來了許多贊美的目光。
2. 這幅畫經過精心的盡飾,色彩鮮豔,形象生動。
3. 在婚禮上,新娘的發飾和婚紗被盡飾得華麗而瑰麗。
一些與“盡飾”相關的組詞包括:
1. 修飾(xiū shì):指對事物進行精心的打扮和裝飾,使其變得更加美觀。
2. 裝飾(zhuāng shì):指為了美化或增加某物的外觀而進行的行為。
3. 打扮(dǎ ban):指為了使自己變得更加漂亮或者增加吸引力而進行的儀容整齊的行為。
與“盡飾”相反的詞語是樸素(pǔ sù),意思是簡單、素雅,沒有經過裝飾。
總結起來,“盡飾”指的是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裝飾和修飾,使其變得更加美觀和有吸引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