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爐的一種。爐蓋作狻猊形,空腹。焚香時,煙從口出。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五二:“夜色樓臺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 宋 張元幹 《花心動·七夕》詞:“綺羅人散金猊冷,醉魂到,華胥深處。”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二:“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韓樾子》:“廳上置金猊,爇異香,地平如鏡。”
“金猊”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金猊”指一種金屬制成的香爐,通常為獅形。其中“猊”即“狻猊”(suān ní),是中國神話中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因此,“金猊”可理解為“獅形金屬香爐”。
2. 功能與特征
3. 文學意義
在詩詞中,“金猊”多用于烘托場景的雅緻或寂寥氛圍。例如宋代詞人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箫》中“香冷金猊”,便以熄滅的獅形香爐暗示清冷孤寂的心境。
擴展知識
類似器物還有“金鴨”(鴨形香爐)、“博山爐”(山形熏爐)等,均屬古代熏香文化的代表器物。
《金猊》是指一種傳說中的神獸,擁有金色的身體,通常被用作裝飾品或标志物。它在中國文化中象征着吉祥、財富和權勢。
《金猊》的拆分部首是「金」和「猊」。其中「金」是金屬的意思,在漢字中屬于「金」部首,拼音為jin1,筆畫數為8。而「猊」則是一個單獨的字,屬于「犬」部首,拼音為ni2,筆畫數為11。
《金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有關《金猊》的記載最早見于東晉時期的文獻中,當時是用來形容金色的獅子,後來逐漸演變成指代一種神獸。
繁體字中,《金猊》表示為「金猊」,所用的繁體字形與其簡化字形相似,隻是書寫時比較繁複。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金猊》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定,多數是通過描繪細節表達其形象。一般來說,「金」字采用象形字形式,用一條橫線與下方畫曲線表示金屬的形狀;而「猊」字則描繪了一個獅子的形象,帶有獅子的頭部、軀幹和四肢。
1. 據傳,隻有王公貴族才能佩戴金猊形狀的飾物。
2. 這幅畫中的神獸形象被描繪成一隻金猊,非常華麗。
組詞:金猊雕像、金猊裝飾、金猊挂件
近義詞:金獅、黃金獅子、金駿獅
反義詞:銅猊、銀猊、木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