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時宮門名。 金明門 内為翰林院所在。《舊唐書·職官志二》:“翰林院。天子在 大明宮 ,其院在 右銀臺門 内。在 興慶宮 ,院在 金明門 内。若在西内,院在 顯福門 。若在 東都 、 華清宮 ,皆有待詔之所。”亦省稱“ 金門 ”。 唐 李白 《走筆贈獨孤驸馬》詩:“是時僕在 金門 裡,待詔公車謁天子。”
“金明門”是唐代宮殿建築中的一處宮門,其具體含義及曆史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金明門是唐代宮門名稱,主要用于标識翰林院的位置。根據《舊唐書·職官志》記載,天子若在興慶宮居住時,翰林院便設在金明門内。不同宮殿的翰林院位置會隨帝王居所變動而調整,例如在大明宮時位于右銀台門内,而在東都洛陽則另設别院。
曆史背景
唐代翰林院是皇帝的近侍機構,負責起草诏書、顧問政務等事務,地位顯赫。金明門作為興慶宮内的重要宮門,其位置反映了翰林院與帝王日常政務的緊密聯繫。
文學與文獻引用
李白的詩作《走筆贈獨孤驸馬》中提到的“金門”被認為是“金明門”的簡稱,詩句“是時僕在金門裡”暗指其在翰林院供職的經曆。這一别稱也印證了金明門在唐代官僚體系中的特殊意義。
“金明門”不僅是唐代宮門名稱,更與政治中樞機構翰林院密切相關,是研究唐代官制與宮廷建築的重要關鍵詞。
金明門是指皇宮中的大門,也是明代皇帝登基和退位時所經過的門。此詞也用來形容某一時期或某一地區的重要門戶或大門。
金明門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部首筆畫數為8。
金明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具體來源與曆史文化相關。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登基或退位時都會通過金明門,因此金明門成為皇權的象征。
金明門(繁體字)
金明門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通常寫作“㒴明門”。
1. 這所建築具有金明門的氣勢宏偉。
2. 金明門是帝王權力的象征。
1. 金閣門:古代宮門建築之一。
2. 金碧輝煌:形容富麗堂皇、宏偉壯觀的景色。
3. 明日之門:比喻通向未來的機會或希望。
近義詞:大門、正門、門鎖
反義詞:小門、側門、後門
【别人正在浏覽】